室温超导有可能实现吗?(室温超导体材料有哪些品牌)
只能说:室温超导之路,漫漫其修远兮╮(╯▽╰)╭看到这里的同学先别走,我们来详细扒一扒关于“室温超导”的前世今生一、新闻起源在今年(2016年)3月和6月,著名的科研论文预印本网站http://arXiv.org。
先后贴出了两篇论文,号称发现了373 K 的超导体和350 K的超导迹象。
arXiv上关于室温以上超导电性的报道但事实上,无论是是将信将疑,还是欢呼雀跃,都只是对于不做超导研究的公众来说的在国内外绝大多数超导科研者眼中,这两篇论文纯属YY,根本不值得一看换句话说,在任何超导国际会议中,没有一个人会提这茬┑( ̄Д  ̄)┍。
二、什么是超导?为什么科学家对室温超导体的发现,会反应如此冷淡呢?可能不明真相的观众要问了:说到现在的室温超导它究竟是什么东西?要回答这个问题啊,还得先要知道超导是什么?顾名思义,超导就是超级导电之意那么超导体导电能力有多强?
在一定温度(定义为超导临界温度)之下,超导体电阻为零尽管严格意义上的零电阻无法测量出来,但是精确实验表明,超导体的电阻率要小于< 10^-18 Ω ∙ m,要比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如银、铜、金、铝等(也是目前电线的主要成分)要整整低了10个数量级!。
这意味着,在闭合超导线圈中感应出1A的电流,需要近一千亿年才能衰减掉,比我们宇宙的年龄(138 亿年)还要长!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超导态下电阻为零超导体不仅零电阻,它还和我们古代的武功搭上了关系,身怀绝技“金钟罩铁布衫之功”——可以把体内的所有磁力线排出外面,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也为零!(只能说:牛牪犇……)。
无论是先置入外磁场中后降温到超导态,还是先降温到超导态再放入外磁场中,外磁场的磁力线都无法穿透到超导体内部,超导体具有“完全抗磁性”该效应于1933年被德国科学家沃尔特•迈斯纳发现,又被称为“迈斯纳效应。
”。
超导的零电阻效应和迈斯纳效应(完全抗磁性)总而言之,只有同时具有零电阻效应和完全抗磁性这两大神奇物性的材料,才能从科学意义上称之为超导体!!!那么超导体究竟有什么用呢?引得科学家对此念念不忘?可以说,凡是用得上电的地方,都有超导体的用武之地。
以超导磁悬浮列车来说:和常规磁悬浮技术相比,超导磁悬浮列车更为高速、稳定和安全,是未来交通工具的重要明星之一。
日本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输电可以节约目前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中15% 左右的损耗,超导变压器、发电机、电动机、限流器以及储能系统可以实现高效的电网和电机利用超导线圈制作的超导磁体具有体积轻小、磁场高、均匀性好、耗能低等优势,是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基础科学研究、人工可控核聚变等关键技术的核心。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9300多个超导磁体,就是发现希格斯粒子必不可缺的大功臣超导还具有许多复杂有趣的微观量子效应,利用超导电流的量子干涉效应制备的超导量子干涉仪,对外磁场感应极其敏感,是目前世界上最灵敏的磁测量仪器。
,仅受到了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限制基于超导量子干涉仪制备超导量子比特,是未来量子计算中最重要的量子单元,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实现的高性能计算,将掀起一场新的信息革命超导体阻抗性能好,利用超导体替换常规金属做微波器件,具有。
信噪比高、带边抑制明显、带宽控制灵活等多个优势也许您使用的智能手机,其通讯基站就用到了超导滤波器,这些高性能微波器件同样在军事设备、卫星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大有所用正因为超导体的应用前景如此诱人,对超导现象的研究长期以来都是基础物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
自1911年4月8日,第一个超导体——金属汞被发现存在4.2 K的超导电性以来,物理学家发现了大量单质和合金超导体,但是它们的超导临界温度都很低,75年过去了,探索到的最高临界超导温度的化合物是Nb3Ge
,为23.2 K。
典型超导材料发现的年代和临界温度如此低的超导温度意味着,实现超导应用必须依赖于昂贵的低温液体——如液氦等来维持低温环境这导致超导应用的成本急剧增加,维持低温的成本甚至远远超过了材料本身的价值寻找更高临界温度,特别是。
液氮温区(77 K)以上的可实用化超导材料,成为材料探索的重要目标1986年瑞士苏黎世IBM公司的柏诺兹和缪勒在铜氧化物体系发现了35 K的超导在中美等国科学家的推动下,该记录在五年内不断刷新,于1994年左右创造了常压下135 K、高压下164 K的临界温度新记录。
然而,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属于氧化物陶瓷,缺乏柔韧性和延展性,容易在承载大电流时失去超导电性而迅速发热,应用起来存在许多技术难度而且,其物理性质极其复杂,难以被现有理论框架解释2008年2月23日日本科学家报道了铁砷化物体系中存在26 K的超导电性。
在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下,这类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很快就突破了40 K,在块体材料中实现了55 K的超导电性新一代超导家族——铁基超导就此宣告发现只是,这类超导体大都含砷或碱金属,不仅有毒而且对空气敏感,应用方面同样存在不少局限性。
三、室温超导有可能实现吗?接下来就是正题:室温超导究竟有没有可能实现?其实,大部分科学家都坚信室温超导体的存在,美国、中国、日本等国科学家都曾先后立项探索室温超导体,日本更是提出了寻找400 K以上超导体的远景目标。
但真正要100% 确认一个室温超导体,却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百余年来,无数材料科学家付出了许多心血到近年来,几乎平均每个月都有新超导体被发现,这些超导体有的被后续重复实验证实,有的则无法重复出来,有的是乌龙事件,还有的是。
学术造假行为毕竟要判断一个材料是否超导体,必须同时具有零电阻效应和完全抗磁性两大特征,电阻不降到零或抗磁性很差都不能100% 断定是超导历史上,有多个“超导体”因为没有确切证据,而被科学家戏称为“可疑超导体”,简称USO (Unidentifided Superconducting Objects),和传说中的UFO有的一拼。
这些USO中,有的宣称达到了200 K以上甚至 400 K的超导电性,却从未被更多的科学实验检验过┑( ̄Д  ̄)┍
甚至铤而走险,不惜造假发论文!例如一位叫Jan Hendrik Schön的德国人,就曾在2001年间疯狂灌水,宣称在C60等材料中发现52 K以上的高温超导电性以及其他一系列的电子器件应用,其论文产出效率达到了每8天一篇的速度!最终被科学家发现他几乎所有论文均造假,Science杂志于2002年撤稿8篇,Nature杂志于2003年撤稿7篇,其他学术期刊也纷纷撤稿数十篇。
他的母校实在看不下去,把他博士学位撤销了,尽管后来双方又反复打官司,最终在2011年9月终审决定还是撤销学位这桩科学丑闻轰动了全世界,他本人也被成为“物理学史上50年一遇的大骗子”然而还是有人对室温超导体狂热不已,打开谷歌(这种事情度娘帮不到你了~~~),键入“
room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你将得到661000个搜索结果!英文维基百科同样给出了几个“室温超导体”的例子,其实2000、2003、2012、2014等年里都有正式的科研论文发表,号称寻找到了“室温超导体”。
同样的,一些网站上也经常曝出各种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如室温下的铜氧化物超导体、室温下的金属合金、700 K超导的碳纳米管等等然而,这些实验报道,无一例外,都从未被重复实验确认过当然,更多的是,这些报道的实验数据都极其粗糙甚至低劣,难以被任何一个有科学良知的人信服。
几个报道的所谓“室温超导体”可见,尽管大部分科学家都坚信室温超导体的存在,但真正要100%确认一个室温超导体,却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Д  ̄)┍
不过和实验物理学家的小心谨慎不同,理论物理学家的预言往往比较大胆在不违反已知物理原理基础上,理论预言可能的室温超导体还是不少的,其中典型代表之一是金属氢根据理论,氢在常压下为气体,倘若不断施加高压,氢会被液化,而后固化,再进一步压缩氢原子之间的间距,最终会变成金属化的氢。
金属氢具有非常高的热振动能量,可以提供高温超导电性形成所需要的媒介,很可能就是室温超导体令实验物理学家郁闷的是,他们不断努力改进实验装置,通过金刚石对顶压砧把压力提高到了325 万个大气压,固态金属氢终于在2015年被成功实现[15]。
如此高的压力,已经接近地心内部压力(约360 GPa)了,这时氢分子早已被打断成了单个氢原子,但却没有发现超导电性!十分有趣的是,包括中国的研究人员在内的科学家还从理论上预言氢的化合物H2S-H2体系在高压下可能实现191 K的高温超导,将突破铜氧化物中164 K的临界温度记录
同在2015年,德国科学家A.P. Drozdov等人宣称在硫化氢中发现了203 K的超导电性,距离300 K的室温,几乎一步之遥只是,条件同样非常苛刻——要在200万个大气压下(200 GPa)才可以。
实验技术难度非常之大,要在低温状态下把极其容易爆炸的硫化氢通入金刚石压砧装置,还要能够在超高压下测量其电阻和磁化率论文于2014年12月1日贴到预印本网站arXiv,历经半年多后才投稿到了Nature杂志上[16]。
硫化氢在高压下超导和金属氢的高压制备据说,为了避免前车之鉴,这半年时间内,Nature杂志预先请了一个专家团到德国的实验室去,要求查看所有的原始实验记录,并实地重复出实验结果在保证零电阻结果可靠性之后,专家团还要求他们进行了完全抗磁性的测量,最终确立了200 K以上超导的准确性,才允许投稿,并且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审稿才被接收。
后来,论文中的若干现象被日本和中国科学家重复实验证实,科学界才慢慢接受这个结果,在此之前,几乎所有人对Drozdov的学术报告都反应显得冷淡200 K超导,看上去很美,但在如此高压下却难以实用而且,我们熟知的臭鸡蛋味硫化氢H2S,在两个金刚石对顶砧中间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已经变成新的H3S结构。
话说压个屁屁就超导,屁也不是那个屁了至此,寻找常压下的实用型室温超导体,仍然是个梦/(ㄒoㄒ)/~~四、联系时事所以再回头看本文一开始提到的Ivan Zahariev Kostadinov于2016年3月在arXiv贴出的“373 K 超导体”论文。
令人奇怪的是,验数据,而且这些数据“看起来特别真实”,数据质量却非常糟糕,不少所谓“磁悬浮”的图片都用来当做证据之一。
而2016年6月30日,德国的Christian E. Precker等人在arXiv贴出了关于石墨晶体中存在350 K超导迹象的论文相比3月份的论文,这篇论文数据显得更为翔实系统,似乎预示着室温超导的发现不远了。
他们详细指出样品来自巴西某矿产的石墨晶体(是不是广告另说~~~)理论上,石墨烯中是否存在室温超导电性,一直以来是争议的一个焦点之一因为石墨烯中电子运动速度极快,甚至需要用相对论化的狄拉克方程来描述,而不是简单的。
薛定谔方程,那么一旦实现超导,就可能意味着很高的临界温度不过实验上并不K之上,以前大伙儿只是没注意到如此高温度而已。
存在一个轻微的下降,并会响应磁场的变化,这种可能性其实有很多很多,完全可以和超导没有半毛钱关系!
查阅以前的文献可以发现,早在2013年1月18日同一个德国研究组的T. Scheike等人就报道过了石墨烯中400 K的“超导迹象”据德国其他超导研究人员反映,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结果,而且大伙儿都懒得去相信他。
如今再整一出,估计结果还是一样——信不信由你看来,与其说2016年里室温超导来了,还不如说是狼来了好吧,真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ㄒoㄒ)/~~不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期待真的有室温超导被发现的那一天,或许那时,我们可以在家里舒舒服服地躺在室温超导磁悬浮沙发上休息,也可以午饭后坐上时速3000 公里以上的真空管道超导磁悬浮列车去巴黎喂个鸽子,还可以在办公室随时弄个核磁共振成像监测身体内部的变化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