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加班熬夜靠能量饮料撑着,对身体的影响会很大吗?(熬夜喝功能性饮料会怎么样)

热门话题 admin 2023-03-11 16:39 112 0

#头条创作挑战赛#有朋友提问:偶尔加班熬夜靠能量饮料撑着,对身体的影响会很大吗?这个问题应该分情况来看,如果只是偶尔,对身体肯定会有影响,但是不会很大正常人谁没偶尔加个班熬个夜、喝杯酒、吸根烟呢如果不是偶尔,影响还是很大的。

当然不排除有些人天生骨骼惊奇,基因强大,即便天天熬夜喝功能饮料也不会对他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不要经常熬夜以及喝功能饮料下面分熬夜和功能饮料两部分来说1. 熬夜1.1 昼夜节律的重要性暂且不说熬夜带来的睡眠不足对人体的影响,即便是通过白天补觉,熬夜也会影响我们的生物钟,而生物钟与多种人体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生物钟的紊乱可能会导致多种疾病。

我们常说生物钟就是到点就困,到点就饿以及到点就醒,事实上的生物钟远不止这么简单地球上的生物为了适应地球自转带来的影响,在其基因水平就已经进化出一套与昼夜节律相关的调控机制不止是人类,动物、植物以及一些微生物都具有这种节律基因,而且在某些物种里面,这些基因也是高度一致。

这些基因也称为昼夜节律基因,这些基因的表达具有很强的昼夜变化,而这些基因与人体其他基因也密切相关,据研究昼夜节律基因与人体近80%的基因表达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授予了Jeffrey C.Hall, Michael Rosbash and Michael W.Young,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三位得主1.2 昼夜节律基因的工作机制至于这个昼夜节律基因如何表达调控,这里只简单和大家介绍一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简单来说节律基因主要是靠着多个相关基因形成的负反馈环路而调节的,其中还有一部分正反馈机制。

如下图, CLOCK/BMAL1 可以激活促进PER/CRY、REV-ERBα的表达,而PER/CRY、REV-ERBα可以反过来抑制CLOCK/BMAL1的作用,这就是负反馈调节过程另外一个方面,CLOCK/BMAL1可以促进RORα/β的表达,而RORα/β可以反过来在促进BMAL1的表达。

就这样形成了接近昼夜24小时的表达周期。这种震荡也会带动相关其他基因的震荡表达。如果这种震荡被破坏,可想而知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昼夜节律基因表达调节环路​1.3 影响人体昼夜节律的因素以上说的是昼夜节律基因水平的调节,在人体还有个叫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SCN)的结构,这个地方就是控制整个人体的昼夜节律的起搏器SCN 时钟节律主要由光控制,温度变化、食物摄入、运动和病原体都可以影响人SCN的功能,从而影响昼夜节律变化,进而影响节律输出生理学和行为。

所以你说熬夜以及喝功能饮料对人体有没有影响呢?

影响CNS昼夜调控的常见因素2. 功能饮料说实话,我自己也挺喜欢喝功能饮料,主要是口味好,夏天喝点冰镇的功能饮料确实让人开心但是这些东西都不是健康饮食,小喝怡情,大喝伤身下面就简单列举功能饮料里面常见的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2.1 咖啡因咖啡因对人的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等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每个人对咖啡因的敏感度不同,所以只要不要过量即可常见影响有:睡眠障碍: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警觉和兴奋度,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导致失眠、睡眠障碍问题。

心血管系统:咖啡因能够促使心脏收缩加强和加快心率,长期过量摄入会导致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咖啡因可以刺激胃肠道蠕动和分泌胃酸,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引起胃酸过多、胃肠道不适等问题精神心理:适量的咖啡因会影响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产生一定的抗抑郁、提神醒脑的效果,过量摄入会导致焦虑、不安等精神问题。

2.2 牛磺酸很多功能饮料都含有牛磺酸,牛磺酸是人体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对人体是有好处的,它在人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或者过量补充,牛磺酸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比如摄入过量的牛磺酸,会干扰人体内一些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肝脏、肾脏等器官的代谢和排泄功能;摄入过量的牛磺酸,可能会导致人体内脂肪代谢的异常,诱发代谢疾病,如高血脂症、糖尿病等。

2.3 糖不光是功能饮料,很多其他的饮料也含有大量的糖长期高糖饮食的危害就不用我多说了,大家都知道,比如肥胖、牙齿损伤、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以及加重促进糖尿病2.4 各种人工甜味剂除了功能饮料,很多食品中也含有很多的人工甜味剂,各种口味,让人爱不释口。

但是这些人工甜味剂过多摄入,对身体好不好,不用我多说了吧总体来说偶尔熬个夜,喝杯功能饮料问题不大,但是长期这么干,肯定对健康有影响参考文献:Lee, Y. Roles of circadian clocks in cancer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Exp Mol Med53, 1529–1538 (2021). https://doi.org/10.1038/s12276-021-00681-0Temple JL. Review: Trends, Safety,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Caffeine Us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9 Jan;58(1):36-45. doi: 10.1016/j.jaac.2018.06.030. Epub 2018 Oct 22. PMID: 30577937.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