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拜中国! 你好,去全球化!——彭博社发表文章认为航运困境推动美国工厂的繁荣(2020拜拜了您)

体育电竞 admin 2023-03-28 16:50 63 0

者文章的一部分,看看西方主流媒体在美国制造业回流本土这个热门话题上的主要观点。

文章节选如下:在金融界有一种认知,即美国企业缩短供应链,让制造回流国内的热潮将被证明是短暂的一旦疫情开始消退,这种潮流也会消退,这种想法就消失了然而,两年过去了,这种趋势不仅仍然存在,而且似乎正在迅速加速。

中国是跨国公司长期以来的首选制造中心,受到最近一波严格的新冠疫情封锁措施的影响,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一直在强调,今年他们将加速转移生产的计划更重要的是,有具体迹象表明他们中的许多人按照这些计划部署了具体措施。

根据Dodge Construction Network 的数据,美国新的生产制造的设施建设在过去一年中飙升了 116%相较而言,其他类别的建筑项目仅增长了10% 凤凰城有大量的芯片工厂在建:其中英特尔在建有两个;台积电正建一个。

在美国南部,新的铝和钢厂如雨后春笋:在阿拉巴马州的 Minette Bay (Novelis);在阿肯色州的Osceola(US Steel);和肯塔基州的Kentucky(Nucor)在Buffalo附近,新的半导体和钢铁企业拉动了空气压缩机的订单,这些空气压缩机订单让已经关闭多年的Ingersoll Rand工厂重启。

Dodge的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布兰奇表示,许多小公司正在采取类似的举措并非所有都是回流的例子有些旨在扩大容量但他们都指向同一件事——在港口堵塞、零部件短缺和飞涨的运输成本对美国和全球的企业成本造成严重破坏之后,对供应链的进行重新评估。

1月份,瑞银对 C 级高管进行的一项调查揭示了这种转变的规模超过 90%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要么正在将生产迁出中国,要么有计划这样做大约 80% 的人表示他们正在考虑将其中的一部分带回美国(墨西哥也成为一个受欢迎的选择。

)当然,这是一种新兴趋势几十年来,美国失去了如此多的制造业工作岗位——从高峰到低谷大约有800 万个——人们都认为,目前的趋势标志着美国将回到过去但如今,自动化的兴起取代了许多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这也意味着今天的美国工厂需要的工人数量要少得多。

更重要的是,飙升的美元也会影响到美国制造业的回流随着美元兑人民币、日元、英镑和欧元的汇率飙升,许多商品在美国生产的成本比在这些国家更高对此,通用电气 的 CEO Kevin Nolan 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所有这些对美国高成本的担忧都有些过头了。

他说,大约在2008 年他就开始意识到,在大型商品上——比如洗碗机这样或者更大的商品——海外运输产生的成本可能超过在美国雇佣劳动力的资金他认为,关键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工厂的效率,以降低劳动力成本一年后,他决定将通用电气的部分热水器生产转移到Louisville,其他的产品线也将紧随其后。

对于这家公司来说,这一切都是如此成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家公司现在归中国的海尔智能家居所有——以至于Nolan一直在等待其他CEO 效仿他的举动新冠疫情的爆发才让他们改变了主意Nolan在接受采访时说,“在美国本土生产会更好、更便宜。

”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他们第一次调整生产供应链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年,当时前总统特朗普开始一次又一次地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发电机制造商Generac Holdings 开始制定计划,将部分生产从中国转移,当新冠疫情来袭时,这些计划得到了加强。

该公司现在从美国和墨西哥的供应商处获得更多零件“我们希望更接近美国东南部的客户,”Generac Holding的首席运营官Tom Pettit说他说,低廉的运输成本和快速的交货时间受到客户的欢迎,并为公司的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一年前我们的新工厂开业,如今扩建工作已经在进行中以上的文章的观点代表了现在美国主流媒体的意见但是美国制造业的回流真的发生了吗?小编也看到了咨询公司Kearney发布的一份研报,对于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动向做了分析。

研报的对比了近两年美国从亚洲14个低成本地区进口的制成品占美国制造业生产总值的比例,发现数值还在逐年上升,说明制造业回流并未完全发生但从2020年4月份开始,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制成品份额下降超过10%,说明中国制造业升级速度加快,向东南亚溢出的效应增强。

同时,美国对制造业的投资一直在增长,不仅在美国国内,也部署到了洪都拉斯和墨西哥等美洲其他国家由此可见,美国企业高管所谓的去全球化和制造业回流本土,并不是问题的真相只是与中国的贸易战向纵深发展的表现据中国海关发布的2022的外贸数据来看,中国的对外出口增长幅度为10.3%, 主要贸易伙伴发生了巨大变化,东盟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第二,美国屈居第三,结构性的变化说明了中美两国在试图逐渐降低对彼此的依赖,对抗和拉锯在所难免。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