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字典」的可信度如何?(象形字典app下载)
。
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请一定要记住,摒弃此类「汉字科普网站」、「汉字科普读物」否则,恭喜你在修炼成为「民间科学家」的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找参考文献没找对方向)平心而论,这类网站、读物的初心可能是好的,对于汉字科普的确起到了不少的积极作用(所以其在社会媒体的曝光度也比较大,知名度比较高)。
但是囿于站长个人水平原因,完全没有吸收现当代文字学的任何成果,导致该站的说解多半带有站长个人的主观臆测成分※ ※ ※ ※ ※ ※下面笔者从客观角度分析一下「象形字典」存在的不足:1.观念滞后外行人眼里,汉字的演进被固化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大阶段(行书、草书是「变异字体」,一般排除在外),这是一种十分陈旧的观念。
「象形字典」也不例外:
且不说用不同材质(如「甲骨文」本指刻在龟甲、牛胛骨上的商周文字,「金文」本指商周青铜器上的款识且金文是同时期甲骨文的「正体」)的称呼来「规划」汉字演进环节本就十分欠妥【至于为何不妥,请参 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和秦汉文字在古文字研究中的地位、优势和局限性是什么? - 趙瑾昀的回答。
,此处不再赘述比较科学的划分应是按照时间轴来分成「商代文字、西周文字、春秋文字、戰國文字、秦漢文字」】单看这种「汉字演进环节规划」丝毫没涉及「战国文字」,便知这位站长对于现当代古文字学的理解只停留下20世纪90年代以前
自上个世纪末《包山楚简》、《郭店楚简》公布後,学术界刮起一股「简帛研究热」,并直接带动了「战国文字研究」这一学科分支的发展而2001年《上博简》系列、2010年《清华简》系列的出版,更是将这股「简帛研究热」延续至今。
学者们更是通过诸多新见战国文字形体,为许多甲骨文、金文未释字或者误释字找到了正确的「后身」可以确切地说,近三十年古文字学界的主要研究重点,就是「战国文字」「战国文字」是衔接殷周甲金文与秦汉文字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这篇文章:日知丨李天虹:出土戰國楚簡及其研究價值)由于不了解当代文字学的研究成果,更不知「战国文字」的重要性,该站站长在面对甲金文难释字形体的时候,便通过主观想象臆测一通,自行构拟「
甲金文」与献资料非常多,都是第一手资料。
讲解文字演进的时候没必要过于依赖屡经传抄偶有讹变的《说文》小篆另参 各单位收藏的简牍有哪些出版物? - 趙瑾昀的回答 有关出土秦汉简帛的介绍)※ ※ ※ ※ ※ ※2. 使用了伪材料「象形字典」为每一个「简化字」都配置了「俗体楷书」,出处是「颜真卿」。
(如上图「习」字)实际上这个「颜真卿」是网路上臭名昭著专写「大陆规范汉字」的「颜假卿」同志详参 颜真卿时代已经有简体字了吗? - 趙瑾昀的回答 以及《康熙字典》对字的读音进行标注时,用到了一个生僻字「⿱夶一」,如下图。
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 趙瑾昀的回答 文末部分此处不赘述※ ※ ※ ※ ※ ※3. 说解不靠谱,主观臆测成分居多,且犯了很多低级错误这类错误非常多,几乎字字都能找到瑕疵由于篇幅限制(因为可能需要向读者正确解释该字),笔者仅举出已经写成了答案的例子。
「者」字:参 如何系统地学习小学(文字、音韵、训诂)? - 趙瑾昀的回答「鳳」字:「象形字典」将「鳳」所从的声符「凡」错误地理解为是「天宇」,并举「天」字以自圆其说。
实际上此处他犯了「凡」「口」不辨的低级错误(甲骨文「凡」作「ㅒ」形,与「口」差异很明显),接着再自己开脑洞自圆其说这也是文字学界民科最惯用的伎俩——将单纯的「形声字」理解为「会意字」,非要为「声符」加上提示字义的特徵,为此不惜胡说八道。
另参 对部分汉字构形加以修改有多大可行性? - 趙瑾昀的回答 中有关「王安石丞相」的例子「賣」字:误将《说文》小篆中「賣/mài」、「賣/yù」两个字头认为是一字(说成是「篆文异体字」)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字,稍微读了《说文》的就应该知道。
详参 买、卖二字的差别(简体的「十」,繁体的「士」,金文等除了「网贝」多出来的部分代表什么含义)? - 趙瑾昀的回答。「哭」字:
① 所引用的甲骨文葉玉森(1923)依形释「哭」,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1965)从之,鲁實先(1960)释「每」,徐中舒(1988)释「喪」,实则均于辞例无徵《甲骨文字诂林》(1996)、《新甲骨文编》(2009)、《甲骨文字编》(2012)均认为是未释字。
此处为严谨计,视为」之「鄰」,从「厸」「文」声,「厸」亦声。
如需复制文字可参→汉典←该字来自《马王堆帛书·老子乙》,上下文为「[⿱吅文]國相朢,雞犬之【聲相】聞」,有传世文献作对比,该字释「鄰」无疑另楚系简帛也有「⿱吅文」字,同样用为「鄰」(如郭店简「四[⿱吅文]」用为「四鄰」)。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相关片段,载《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象形字典」连所依据的古文字形体都处理得一团糟(很多还是自己不认识古文字
比如将「驚」本义理解为「马警觉危险,举足不前」而说一般的「由于意外刺激而神经紧张」是词义扩大引申语言比文字历史要悠久,语言先行,文字滞后据王宁教授的《汉字构形学讲座》,所谓的「造字本义」她用「构字意图/造字意图」(构意)表示,是文字学概念;而「词本义」是训诂学概念。
由于语言要先于文字,所以在造字的时候,这个词汇已经产生了「构意」是反映造字者的主观的、形象的造字意图举个例子,「驚」从「马」「敬」聲,「构意」是「馬駭」,即用马受到惊吓的样子来表示汉语中「惊」的词义又如「初」从「衣」从「刀」,表示「用刀裁衣」的「构意」,并用这个「构意」来表达汉语中「开端」、「开始」的词义。
不能以「构意」充当「词源」,「构意」只是汉语词汇某个义项的形象化反映,用来提示词义所以不能说由「马骇」词义扩大引申到一切「惊吓」,也不能说由「用刀裁衣」词义扩大引申到一切「开始」 ※ ※ ※ ※ ※ ※。
结尾,从客观上讲,虽然「象形字典」存在诸多不足(甚至是严重失误),但是对比市面上诸如《唐汉解字》、《土生说字》之类的乱七八糟的书籍来说,还是略高一筹(至少部分可信)我个人将「象形字典」与流沙河老先生的《白鱼解字》放在同一等水平。
其作品中的问题最主要还是观念陈旧、没有吸收学界新知导致的我们对热心科普汉字的非学界人士,不能做太过的苛求但是诸如《唐汉解字》、《土生说字》之类的□□(此处因友善度的关系屏蔽两个字),从头到尾就是彻彻底底的民科,千万不要尝试去阅读,免得走火入魔。
(这类人也就是 @曹文雯 老师提到的「信息摆在那儿,但是为了显示我牛X所以我偏不看」)关于《唐汉解字》的批评,请参 如何评价唐汉、流沙河关于汉字的作品?和许慎的有什么不同? - 趙瑾昀的回答关于《土生说字》,笔者还没来得及批评,但是北师大的王宁教授在《汉字构形学讲座》中已经批评过了,笔者在此处借花献佛:。
※ ※ ※ ※ ※ ※最后,作为「象形字典」的替代品,我推荐由正规学术机构制作的两个网站它们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學·漢語多功能字庫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
中華語文知識庫·漢字源流和「象形字典」体例一样,这两个网站也有各个阶段的古文字(而且更丰富、更系统、更科学),也有较为详细的说解(充分吸收了当代古文字学研究成果)无论是从学术性上还是从科普性上,这两个网站都做得很出色。
希望各位因「没办法获得更多信息」而只能求助「象形字典」之类野生网站的朋友善用之往期的汉字科普网站推荐文章: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序)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一)——小学堂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二)──中华语文知识库
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三)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四)——说文解字综合检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