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龙有悔背景介绍(XXV)砺带河山·上

新鲜事 admin 2023-08-02 18:14 229 0

半蟾临渭滨,碧落映长星谶纬犹惝恍,参商若鹡鸰——《夏夜有感》朱眷堔大家好!这里是钢铁雄心4 MOD亢龙有悔的西北军势力主创 梓磐谷客本篇TEASER将全景式讲述 西北都督府(西北军) 的概况和它在明帝国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让我们由这个角落一窥明帝国自19世纪末以来的历史进程吧。

注:文中涉及地名均为暂定,请以最终游戏内地名为准·目录(上篇)一、熊龙之争1.星落云散:明帝国初期的接连失败2.挥戈返日:迪化战役和转折点二、同舟共济1.八面玲珑:西域和关陇ZQ建设2.黄沙百战:西北军在大战中。

(下篇)三、仙山琼阁1.众虎同心:军官团和乡村勋贵2.关陇迷梦:黄金年代的繁华3.河山哺育:宁夏、河套地区和西域垦区四、前途未卜1.悬门抉目:冯玉祥将军的事业2.庞然黯影:庚午钱荒的重创 3.佩紫怀黄:庆王掌管西北军

一 熊龙之争:1885-1889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野竖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

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复没尸踣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吊古战场文》【唐】李华·星落云散:明帝国初期的接连失败

摘要 明俄战争初期 伊犁战役 大拐战役 经过长期而周密的准备, 1885年12月21日,俄军悍然入侵龙江省,第四次明俄战争爆发随之而来的还有西线俄军发起的进攻彼时屯驻西域的明军尚分散在各处,相互难以形成照应,顿时乱作一团。

事实上,俄军在西北的入侵蓄谋已久早在1847 年,俄国沿爱古斯河向南渗透,试图在巴尔喀什池南岸建立移民据点和城堡,遭到明帝国边防部队的有力抵制,俄军的阴谋未能得逞克里米亚战争战败后,俄国在欧洲的扩张脚步逐渐停止,将矛头转向东方。

在1868年至1885年间,俄军先后以血腥手段征服浩罕汗国、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以三大汗国割让的领土设立土耳其斯坦总督区,并强迫三大汗国成为保护国,大肆屠戮居民1871年,俄国支持阿古柏等伯克发动叛乱,一度波及北疆,大规模的骚乱持续近六年之久;这也使得明政府下定决心一改旧例,调集驻屯军长期驻扎南疆七城。

[1] 战争爆发之初,明帝国在西北的军事指挥问题暴露得一览无遗当俄军已经进抵伊犁城下时,时任哈密将军杨昌濬、伊犁将军陶模以及轮台将军魏光焘还在为西域领导权争得不可开交西北各将军拥兵自重,俨然把辖地当成自己的后院,不肯相互支援qiang弹粮草,前线明军后勤情况每况愈下,缺yiyao、弹尽粮绝的情况时有发生。

不过客观上由于明帝国刚刚经历了与日本的甲申战争,精力集中于东侧西北驻屯军的物资供应与装备更换都被调整为低优先级,驻屯军将领甚至不得不自筹弹yao粮草,这也是初期明军一溃千里的原因此外,明帝国政府为筹措军费大量增发公债卷,再加上同期guoji金融市场上银价跌落,大量银币外流,国内物价飞涨,货币贬值,政府陷于严重的财政困境之中,西北军饷长时间难以拨付到位,军队士气低落也在所难免。

臣闻近日罗刹番兵进犯东西边陲,荼毒百姓,无恶不作,是诚不容宽恕然罗刹兵勇将精,武备优良,而连挫天师,略数城,非为昔日交锋之蛮夷态陛下岂知国朝与瓦剌、土尔扈特之旧事乎?夫沛公顿于白登,英宗困于土木,不尽为敌锋势锐利,而亦以时之积弊也。

臣战前遣使巡按西北驻屯诸镇,皆各自为政,俨然割据节度,拥兵自重,难有呼应;且克扣军饷,贪污粮草,不养器械,不治yiyao,置兵士生死于不顾今闻边境失利,臣以为必然臣请陛下明察秋毫,以大义晓谕诸镇,冀使纠过正错,亟扭颓势,方不重蹈列圣破亡覆辙。

至和十七年腊月十五(1887年1月12日) 大理寺卿 冯尔昌奏 在此情况下,伊犁的失守已是必然尽管俄军发起的初期试探性攻势在伊犁城外的明军防线前受挫,可供明军机动的空间正日益缩水昔日伊犁将军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这里建起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惠宁、绥定、广仁、宁远、瞻德、拱宸、熙、塔尔奇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

1886年1月27日,俄军再次发起进攻,将战线推进到伊犁城西十二千米处,并压制住了明军仅有的远程火炮阵地下一步俄军需要做的就是等待俄军工兵部队也没有闲着,在进攻间隙中选定位置为重炮部署修筑好工事2月6日,俄军将12门M1877式280mm攻城榴弹炮运抵距伊犁核心防线八千米处,随即展开了对明军要塞的炮击。

俄军M1877式280mm榴弹炮(引用自@无耻老贼) 一昼夜的炮击过去,明军城外防线已被打成筛子,最大的要塞“拱宸塞”被掀了顶,守军无一幸免幸存者面对随之而来的俄军冲锋根本无力抵抗,防线瞬间土崩瓦解明军损失约一万三千人,剩余的则败退入城。

俄军并未打算给这些“黄皮猴子”喘息之机,次日就突入城内,彻底歼灭了伊犁地区有组织的明军部队 而由关陇驰援来的内地军队又不听西域各将军节制,先头部队两个镇按照关陇总督谭钟麟的命令直奔前线,结果却无人接应。

3月17日夜两个镇在大拐[2]与俄军主力遭遇,猝不及防,经过三天的交战,几乎全军覆没开战不到四个月,明军在西线已经损失近十万人,俄军攻势却一浪高过一浪,兵分两路沿着天山北支北麓和额尔齐斯河向迪化挺进俄军沿途大肆劫掠,为解决补给问题而强征民众物资,激起了不小的反抗,却又以强硬手段镇压下去。

因此俄军战线后方零散的明军部队与地方武装相联合,配合当地民众展开自主的游击战,给俄军补给线造成相当的压力由于缺乏科学的游击战理论指导,流寇习气盛行,明军的敌后游击未能持久但敌后游击遗留下的经验教训,成为后来不少革命家的借鉴对象。

油画 《俄军围攻伊犁城墙》 瓦西里·韦列夏金绘 双方在整个春季都没有太大的动静泥泞的春季给俄军的进攻带来不小的麻烦,而明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明军主动收缩战线,竭力在迪化城外构筑三条永备工事防线,囤积弹yao;俄军则是受困于补给线过长以及长途行军的疲惫,还要担心后方时不时冒出的游击队。

米哈伊尔·格里戈里耶维奇·切尔尼亚耶[3]也明白速战速决不再可能,因而调集重兵解决了袭扰后方的明军游击队,像在中亚那样不分军民无差别攻击,仅在四月就有两百余个村庄被夷为平地,近十万平民丧生切尔尼亚耶其间也不断派出哥萨克骑兵骚扰明军战线,发动佯攻试探明军防御布置。

时间来到五月底,随着温度的上升,泥泞路况得以改善俄军凭借装备优势展开夏季攻势,从5月24日直到6月22日的近一个月内,俄军在宽达500千米的战线上四处出击,主要形成东西两只矛头,西线由大拐出发,直扑石河;东线则从承化以南出发,强渡额尔齐斯河,竭力攻克重镇恰库尔图。

明军此时尚未得到充分的补充,人员与武备缺口极大,同时又坚持消极防御,远远谈不上反攻,便主动将战线后撤,争取了重整旗鼓的机会 截至1886年6月22日明军战略防御阶段结束时,明军共计伤亡约二十六万七千五百人

,平民伤亡约三十七万八千四百人,俄军仅伤亡不足五万人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要归咎于指挥失误、思想陈旧、缺乏警惕和后勤不力,而部队素质与武器装备则排在第二梯队在战后的总结反思中,以上问题成为西北驻屯军力图克服的重点。

第一阶段:战略防御12月21日至次年6月22日(伊犁战役 大拐战役 昌吉战役 恰库尔图战役)俄进明退 明军从迪化增援前线(伊犁:12月21日出发到次年1月18日、大拐:12月21日至次年1月16日、昌吉:12月25日至次年2月24日)

第二阶段:战略决战6月22日到11月11日第一次迪化会战6月22日到7月19日 (石河战役、五家渠战役、阜康战役)第二次迪化会战7月19日到11月11日(秋季作战、冬季作战)双方僵持 俄军进攻明军从内地(共三批:5月28日至6月15日、7月25日至8月12日、8月15日至9月17日)、南疆增援迪化(鄯善6月5日至6月20日、哈密5月3日至5月20日、喀什7月2日至7月30日)

第三阶段:战略反攻 11月11日至次年4月份明进俄退 俄军沿着既定路线撤退回国(南线:11月21日至次年3月10日、中线:11月15日至次年2月26日、北线:11月16日至次年4月份)明军从迪化反攻伊犁、大拐、昌吉

·挥戈返日:迪化战役和转折点摘要 裁减伊犁将军、哈密将军和和田将:军权力,设西北都督府,统归为西域驻屯军 加强边境防御,拓宽哈密-迪化公路 第一次迪化会战(石河战役、五家渠战役、阜康战役) 第二次迪化会战(秋季作战、冬季作战)

1在旧军嵩武军中任职,深受河南巡抚李鹤年赏识,后来在镇压陕甘回回起事时有功,调入中央任职,一度官至军机院侍郎。

同时,皇帝还下令设立西域驻屯军军需司,任命曾纪泽为军需总监,主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物资供应相关工作;命令关陇总督谭钟麟征募后备部队,并组织民工升级改造兰州-迪化公路至和皇帝另外还特下一道诏书,裁减伊犁将军、哈密将军和和田将军除军事指挥外外的其它权力。

尽管心有芥,杨昌濬、陶模和魏光焘顾全大局,还是尽可能将至和皇帝和张曜的决策贯彻下去 曾纪泽对陈腐不堪的后勤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进普鲁士经验,将现有的驿站体系改造为沿途的综合性据点,并调动内地专业人才替换不学无术、尸位素餐的后勤官僚(这也使他得罪了不少既得利益者),使后勤体系化、规范化、制度化。

曾纪泽还千方百计地调集运输车辆,拓宽哈密-迪化公路,发动伯克筹集物资、民众支援前线,极大地改善了明军后勤情况截至1887年6月22日,从各地集结而来驻守迪化的明军达三十五万余人,主要由江浙军、关陇军以及地方武装构成。

许多经历过甲申战争的优秀军官被补充进严重失血的西域驻屯军中,并在战后长期任职,几乎让西域驻屯军来了一次大换血 明军高层实际上也在非常紧张,明军现有的后备兵员已经捉襟见肘,质量也参差不齐,没有人敢为这些新老参杂的大杂烩部队的战斗表现打包票。

东北战场俄军步步紧逼,已经进抵长春城下,而在那里的明军亦无预备队可供补充内地部队对干燥炎热的西域水土不服,高层对于士兵有关露营与伙食的抱怨也司空见惯张曜奔赴各处发表演讲,并带来各地慰问团的物质与精神支持,才算稳住了士气。

第一次迪化战役前,明军依托交通线,在迪化外围构筑以昌吉、五家渠和阜康为核心的防线张曜明白,应对分两路进攻的十八万俄军精锐部队,以新兵为主的明军显然无法处处设防鉴于沿额尔齐斯河南下的俄军路程较远,且部队规模较小,张曜选择将防守重心放在西侧,沿石河、昌吉一线布置五个步兵镇,迪化布置两个骑兵镇以供反击。

然而,没等明军做好准备,急不可耐的俄军便发起了进攻6月22日第一次迪化会战打响,俄军向石河以西的明军展开了六个小时的火力压制,随即以果断的冲锋瓦解了明军西域第十二镇的有效抵抗俄军骑兵快速突破防线,将明军分割为小块,后续部队接着以优势炮火对一马平川上的明军据点挨个轰炸,将战线压至石河城郊。

明军随即组织反攻,但收效甚微6月28日晚,俄军突入石河城区,双方巷战持续到7月4日凌晨被打散的明军西域第十二镇残部、第十八镇、第十九镇第四协以及石河卫戍协共计四万人在短时间内损失殆尽 7月3日,长春战役中俄军放弃战略目标开始后撤,意味着明军终于扳回一局。

难得的好消息传到西北,给摇摇欲坠的明军士气打上一剂强心针 7月12日至19日,略有疲惫的俄军先后发动六次进攻,面对不利地形接连受挫向来引以为傲的哥萨克骑兵面对永备工事毫无办法,而俄军的火炮也在与明军要塞火炮的对轰中损失惨重。

16日运抵前线的攻城榴弹炮炮弹在明junhuo炮一次校射中被命中,酿成巨大的殉爆,极大地削弱了俄军攻坚能力17日至18日,试图以土木作业与人工baopo突进的俄军工兵被以逸待劳的明军西域第二镇阻截,一度演变为惨烈的肉搏战,俄军最终以一万余人的伤亡数字将战线推进了六公里。

明军也第一次在保全建制的情况下后撤 与此同时,从恰克尔图出发的东路俄军姗姗来迟,由于在之前的行军中没有遭遇什么像样的抵抗,竟然一头扎进了埋伏当中在阜康东北约五十公里处,明军西域第六镇以局部数量优势力挫俄军先锋。

截至7月20日,东线俄军也付出了近万人的伤亡,脚步逐渐减慢第一次迪化会战到此结束 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俄军指挥官切尔尼亚耶下令部队原地修整待命,这给予明军一定的喘息时间7月23日西路俄军改变进攻方向,转而进攻迪化北面的五家渠防线。

明军刚刚补充上来的关陇步兵第四镇尚不适应环境,面对俄军的连番轰炸吃了不少苦头战斗持续到24日晚,关陇步兵第四镇损失过半,在上级命令下后撤考虑到五家渠后无险可守,在迪化的预备队——精锐的西域骑兵第一镇随即投入战斗,对俄军进行反攻。

至27日,明军成功化解了俄军进攻矛头,甚至对俄军造成了六千余人的伤亡 进入八月,西域迎来了严重的高温天气,给交战双方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明军在撤退时实行焦土政策,毁掉了沿途的水井,使得俄军不得不费力从后方运水满足需求,这挤占了不少弹yao运力。

而被压制在防线中的明军也苦于堡垒闷热封闭的环境,常常出现士兵心理崩溃的情况 俄军在昌吉附近不断进行试探性进攻,牵制明军兵力,同时再度于8月6日对五家渠发起冲击湖南新编步兵第五镇配合西域暂编第十步兵镇(由另外六个镇的残部整编而来)展开了迟滞,给工兵抢修工事争取时间。

8月9日,六万俄军在八小时的火力准备后跃出阵地,与明军激战四日之久明军在缺少补给的情况下死战不退,湖南新编步兵第五镇伤亡率达到了惊人的57%,仍未崩溃五家渠的沟谷中铺满了残骸由于漫长的拉锯与酷热天气,8月18日俄军完全占领五家渠城区时惊恐地发现全城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腐臭气息。

不少伤兵的呻吟声只能被眼睁睁地看着嘶哑下去明军首次打出了1.5:1的交换比,代价是西域暂编第十步兵镇再度被打光 8月12日明军第二批援军抵达,给张曜又增强了一些信心手中的棋子已经不多,他必须精打细算下好每一步棋。

然而祸不单行,切尔尼亚耶决心给明军来一次大出血,他在给沙皇的信中信誓旦旦地承诺“树叶变红之前士兵们就能回家”,并东路俄军在休整后向阜康发起一次“决定性的进攻”,让明军注意力进一步分散驻守阜康的主要是四川步兵第十二、十八镇及关陇新编第五镇(原第五镇已在伊犁战役前后被全歼),依托坚固工事与俄军展开空前激烈的消耗战。

俄军凭借机动优势打穿了阜康两翼防线,最终将主要工事包围,并以围点打援的战术连续挫败了多股明军的接应企图 在俄军长时间的火力压制下,阜康城内守军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给养短缺和高温天气让明军官兵不堪重负。

围城期间明军非战斗减员高达64%有余守将王宽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坚持指挥,最终因伤口感染引发的并发症去世9月2日,残余的八千余明军自发以籍贯组成编队发起突围,同时外围明军也加以接应9月5日,仅有一千两百余名明军冲出俄军封锁线,抵达友军阵地,其中一部分重伤员又因伤势过重不久牺牲。

与此同时,俄军仍在继续向明军施压8月15日~9月25日,俄军西路和中路军在迪化城郊会师,并重新调整战位,向迪化发起连续向心突击,史称“秋季作战”明军且战且退,最终后撤到迪化城外50千米处的永备工事此时迪化城外俄军经多次增援共有。

二十八万人,城内明军及预备队共有四十二万人,但其中能有效作战的不到三分之二 事实上,张曜等明军指挥官从未停止针对俄军习惯改良自身战术他战后在《西北战事记略》中反思道:“罗刹将帅多出身名门世家,又受业武堂,胸有智谋,然盛气凌人。

战事利则再三催促进军,欲与人争功;战事挫则畏首畏尾,忧上级责成故此次西北战事,多擅以步军接连强袭,另使火炮压制;及我军人困马乏之时,以胳脎胢飞速突入,分割合围我军,使其缴械投降而我军虽士气高昂,兵力雄厚,仍不堪打击,归根结底因战略失策,辄布全师于一线而死守阵地;一旦罗刹军至,则全师不得动弹,任人宰割。

”“故阳历七月以来,得更新旧法尤在迪化战中,使步军呈梯次列阵,分布前后另于城内安排援军,待前线不支则顶替先师;骑军则集于一侧,以供邀击罗刹胳脎胢;炮军分散于各处要点,以免为罗刹尽数歼灭……如此则应对无虞。

” 尽管这些反思有“事后诸葛亮”的的味道,但在第二次迪化会战中,明军指挥官没有抱残守缺,从一次次惨败中总结出了“纵深防御”的雏形 另一方面,俄军指挥官切尔尼亚耶也在积极研究对手们的行动模式: “在这次中亚战争中,(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契丹人有非常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无穷无尽的人力,(他们的)死守有时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契丹的指挥官也训练有素,但他们的思维大多停留在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不懂得机动,构筑要塞似乎是他们唯一擅长的工作……从文官系统中考试选拔出来的契丹官员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对他的部下颐指气使,甚至完全不考虑前线作战情况就下达命令……”

“初期我们依靠哥萨克和火炮占据了优势,并迅速席卷了大半个准噶尔(盆地);到了夏季契丹人仍然坚持他们陈腐的战术,付出了远超我军的代价……到了秋季我们抵达了他们的重镇附近,契丹人似乎准备利用规模优势,用部队轮替长时间消耗(我军)兵力……应沙皇陛下的要求,我们必须速战速决。

” “秋季作战”在双方都以为自己对对方了如指掌的情况下拉开了帷幕,然而舞台上的表演却出人意料俄军准备快速突入,却每每发现即将击溃的明军防线薄弱处又会钻出一批生力军;发现了明junhuo炮的位置,准备进行反火炮打击,却发现打完了另一处还有火炮;将大批步兵压上,却发现原本死战不退的明军竟然组织起了迟滞……。

明军却发现俄军在受挫情况下也没有“畏首畏尾”,而是不屈不挠地坚持进攻;原本用来反制俄军哥萨克的骑兵在狭长地形上又发挥不出功用,反而受到速射步qiang的打击损失惨重;分散于各处的火炮固然避免了灭顶之灾,却难以提供高效支援……

于是在这种“奇怪的”误判中,双方为了每一个战术要点展开了漫长争夺在迪化西北郊的宣仁墩,一处粮库竟然在一周内易手八次;头屯河农场附近的一处山丘被炮弹削低了四米;地窝堡一个村落,经六天的交火被夷为平地,甚至地基都不见踪影;安宁渠镇的排水沟也被浮土填满……。

到了9月7日东路俄军也配合发起进攻时,明军的情况也随之恶化由于伤亡太快,轮换下来的部队来不及休整补员,又要重新顶上,结果不但难以抵挡俄军,自身的士气也在如雪崩般下滑俄军一方也不例外,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这和战争初期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往往俄军在白天夺下的一个要点,晚上又被明军反攻夺回俄军先头几个精锐师伤亡率飙升至37%,基本失去作战能力后方接替的俄军部队不熟悉阵地情况,很快在明军潮水般的反扑下崩溃 俄军喀山步兵第六旅的列兵米哈伊尔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们的部队经过漫长的徒步行军终于抵达了昌吉城,那里已经是一片废墟远远地可以听到不绝如缕的炮火声长官们吩咐伙夫准备了我入伍以来吃的最丰盛的一餐,肥的流油的牛羊摆在大伙面前,不掺石子的列巴随便享用从黄皮猴子那里缴获来的某种粮食烈酒虽然不及乌克兰产的伏特加,但也足以灌得大伙酩酊大醉。

但我不敢喝多,据老兵讲道,他们在中亚和野蛮人决战之前也是这副场面也就意味着,我们很可能明天就要跟那些猴子真刀真qiang地干一场了” “我一宿都没有睡着,喝醉的其他人倒是鼾声如雷我靠在帐篷门口借着惨白的月光写下这篇日记。

战前被征召的时候,我就感觉此行凶多吉少家里还背负着地主好多赎买费,倘若我不去参军,也要耕作二三十年才能还清”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被长官叫醒,幸好我喝的不多,而那些宿醉的家伙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又被抽了几鞭子。

往东南方向行军,沿途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废墟与焦土,载满尸体的马车接连不断地驶过,战地yi院里也传来阵阵呻吟” “我们进入了最前方的战壕,长官告诉我们只要拿下前方的小山丘,坚持一天,回来就能连升三级,拿令人眼花缭乱的赏钱。

不少人的恐惧都被重赏一扫而空” “在作战的间隙我赶紧写几句话,否则没机会了圣母玛利亚啊,请保佑我那些契丹人完全不是我们长官宣传的那样,一触即溃他们像浪潮一样一批批地上前,相互配合,我们被完全压制在阵地上。

伤亡已经令人咋舌,昨天跟我说话的老兵也被打成了两截与他们拼刺刀的时候,这些瘦小的契丹人灵活得不像话我的腿被刺了一刀,好在没有碰到骨头……” 最终,明军在一片浮土中发现了这名奄奄一息的列兵和他的日记本

俄军在北疆的冰天雪地中急行军 激烈的外围缠斗持续到9月25日,俄军的士气同气温一样在飞速下降俄军付出了九万人的伤亡,明军伤亡近乎是其两倍切尔尼亚耶“树叶变红之前士兵们就能回家”的承诺成为了军中的笑柄但他们仍然在逐步前进,逼近迪化市区。

切尔尼亚耶不得不承认“进军受到了敌人全力的阻碍”,但仍然觉得“胜利唾手可得”,因此下令部队继续施压,直到完全占领迪化市区9月26日至11月11日被称为“冬季作战” 下属再三建议张曜撤离位于迪化市中心的指挥部,“哪怕只是到城南”,都被他一一拒绝。

纹丝不动的张曜很清楚,双方在此刻都到达了崩溃的边缘,比拼的无非是谁能多坚持一分钟迪化市区没有多少坚固的堡垒建筑,在俄军猛烈的火力覆盖下岌岌可危此前9月17日,明军第三批援军已经抵达迪化但张曜决意按兵不动,仅仅是继续收缩防线,维持足够的补给。

迪化的情况不容乐观,以至于前线没有一个完整的队,各镇标以下的军官伤亡率达45%几乎所有的辅助部队都派上了前线,不分建制按十人一组负责一栋房屋的防守力夫、伙夫和担架队都发上步qiang和刺刀,以弥补兵员缺口 9月26日至30日,俄军展开了整整五天的火力准备,大批明军在房屋坍塌中丧生。

10月1日当天,俄军发动了总攻,近十万人从三个方向突入迪化城内,其后还有八万余人的支援部队广西步兵第二镇与四川步兵第九镇表现得尤为英勇,没有一个人投降,最终只有六百多人幸存;关陇军的王牌,步兵第一镇独自对抗正面近五万俄军连番进攻,镇统制金顺伤重殉国,几经周折指挥权最终交到了第二营参谋手中;西北驻屯军迪化卫戍协协统易开俊亲率警卫棚反击,大腿以下被火炮炸断……。

切尔尼亚耶的参谋长库罗帕特金[4]力图劝阻前者暂缓进攻,但切尔尼亚耶已经杀红了眼他对库罗帕特金说道:“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一旦国家有事,但愿你永远不要担任司令官的职务,因为你虽然会做出很好的计划,但却没有坚强的毅力把它执行到底。

”然后拒绝了前线部队后撤的要求,并命令他的下属:“你们要从敌人的尸体上踏入迪化,必要的时候还要踏过你们战友的尸体” 连续作战的俄军已经精疲力竭,却仍然需要与明军展开逐屋逐屋的争夺由于战场宽度有限,俄军难以发挥局部的数量优势。

一个明军小分队都可以给俄军造成相当大的麻烦有时清扫干净的废墟下又会爬出成群的明军,朝着俄军背后射击双方持续的短兵相接让占优势的俄军炮兵无处施展手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营的俄军报销在巷战中 10月30日,俄军的进攻已经实质上停止,前线的俄军由于分散作战陷入指挥瘫痪,却仍然难以取得突破,绝望的情绪在四处蔓延。

恼羞成怒的切尔尼亚耶命令炮兵“无差别攻击任何还在抵抗的建筑”不曾想,这道命令成为压垮俄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明军躲在掩体中,且较为分散,损失相对较小;而前线与明军拉锯的俄军本已成强弩之末,拥挤在街道中,对后方或侧翼毫无防备,受到友军的火炮打击后更是伤亡惨重。

一些部队误以为是明军的增援已到,吓得四散奔逃;一些被连日的残酷血战吓破了胆,受炮弹爆炸刺激精神失常,开始自相残杀;有的意识到这是己方支援,但明白上级已经不顾自己死活,绝望地自戕;更有甚者,qiang杀了上级军官后向明军投降。

等候多时的张曜终于亮出了底牌,下令城南的预备队投入反攻,此时战线最近处离他的指挥部不到两千米11月4日凌晨,跃跃欲试的明军摩拳擦掌,高呼着“为同胞报仇”的口号跃出阵地,一鼓作气冲破了俄军阻拦,包抄了俄军两翼。

库罗帕特金见势不妙,立刻要求切尔尼亚耶后撤但向沙皇立下军令状的切尔尼亚耶不愿收手,而是让市区附近的俄军“就地防御”,这彻底葬送了西北战场俄军体面收场的机会 俄军战线开始出现缺口,东西侧外围与市区联系已经被穿插的明军切断。

猝不及防的俄军炮兵阵地被明军兵不血刃的占领,扭头开始“用俄国人的大炮打出俄国人的炮弹炸俄国人”缺乏预备队的俄军龟缩在市区与北郊的结合部中,进退两难11月9日晚,切尔尼亚耶决定瞒着城中俄军率部后撤,同时还指示前线督战队“务必打消任何人后退的念头”。

11月11日,切尔尼亚耶最终将不足四万人的俄军残部撤回昌吉,抛下了一切重武器和辎重,而东路俄军残部两万余人闻讯后也仓皇后撤,每天败退七八十千米明军夺回了满目疮痍的迪化城大部,将城内三万余俄军团团包围,后者的生存空间一再被压缩,最终被围困在八家户周围约四平方千米的范围内。

完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城中俄军起初还想效仿明军殊死抵抗,却不想身处的废墟中补给已经所剩无几11月18日,抵抗一周的俄军减员了三分之一强,耗尽了口粮与yao品,弹yao奇缺有不少俄军士兵再也无法坚持下去,想趁乱逃跑投降,不料督战队省下了大部分弹yao用于处决逃兵,这激起了俄军士兵的怒火。

寡不敌众的督战队被俄军士兵淹没,并在士兵们拥立的指挥官康斯坦丁耶维奇上尉带领下向明军投降投降的俄军深知自己即便回国也会被严厉处置,甚至要求明军长期收留 11月11日至次年4月,明军转入反攻阶段,打断了脊梁骨的俄军抱头鼠窜,分成多路撤退,而明军则“赶羊似的撵”。

期间切尔尼亚耶多次计划驻足反扑,然而缺乏重武器的这些残兵败将又怎能与复仇火焰正旺的明军抗衡?一些俄军想要横穿冬季的准噶尔沙漠,结果葬身于雪原当中;一些被当地老百姓组织起的团练包围,洋相百出……总而言之,俄军的失败已成定局。

经历西北的受挫、南海的惨败与东北的失利,俄国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与明帝国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条约规定,西域地区明帝国将承认俄国对哈萨克人的主导,正式放弃除伊犁以外的七河地区的宣称两国之间的大规模冲突,终于告一段落。

但战争遗留下的创伤,还会延续很久……

明军侦察兵,昌德元年(1888年)摄于迪化郊外二 同舟共济:1897~1922边城贵者李将军,战鼓遥疑天上闻屯田布锦周千里,牧马攒花溢万群白云本是乔松伴,来绕青营复飞散三声画角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丰州闻说似凉州,沙塞清明部落稠。

行客已去依独戍,主人犹自在高楼——《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唐】王纶·八面玲珑:西域和关陇ZQ建设摘要 1889年~1895年 建设西安-兰州铁路 1889~1893年 战后重建与维稳工作 伯克制度废除 四化方针与实施。

受限于贫弱的后勤条件,规模庞大的明军难以保持持续的进攻连俄军指挥官切尔尼亚耶都公开宣称明军的后勤不过是“肩上后勤”,只有发动“一周攻势”的能力1888年昌德皇帝即位后,吸取刚刚结束的明俄战争经验教训,将边防整顿的重心放到基础设施建设上。

而铁路毫无疑问成为了重中之重 尽管铁路在明帝国并非什么新鲜事物,西北修筑铁路还是异常艰难几乎所有的关键物资、机械、技师都需要从内地调拨,而西北能提供的只有给养和少量的劳工受限于战争期间明帝国政府背负的庞大债务,铁路计划被一砍再砍,最终敲定为修筑西安到兰州的低标准复线客货混用铁路。

兰长线实际上是长海线(西安—海州)的西延工程,同时也是工部早就开始论证设计的“西域铁路”的先导工程 铁路的经费除了中央财政调拨及民间捐款自筹外,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银行借款,而晋商旗下银行凭借裙带关系抢下这笔大单,赚的盆满钵满。

即便如此,资金筹集也耗费了大半年时间,明政府也在铁路修筑过程中不断追加预算以应对越来越多的突发问题事后估计预算超标至少35%,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官僚系统的贪墨与事前粗心的地质勘探 除了低效的行政运作之外,西安-兰州铁路工程还受到沿线拆迁征地以及时有发生的土匪部族袭击造成的延误。

最终历经七年时间,一八九五年四月五日西安-兰州铁路才得以全线完工,通车又因种种原因推迟到了五月初即便如此,明帝国官方媒体还是以铺天盖地的宣传赞美这个“划时代的工程”,称赞总工程师詹天佑的设计“铁路上行沿渭河峡谷北岸延展,依山傍水曲行;下行高桥长隧,直线前进”为“神来之笔”,以转移公众在战后创伤上的注意力。

后来,兴建铁路也成为官员政绩不成文的参考标准

油画《废墟》 瓦西里·韦列夏金 绘 经过数年与俄国侵略者的对抗,西域驻屯军在内地部队和人民的援助下终于保住了疆土,代价是北疆的满目疮痍经过俄军“以战养战”的劫掠与大规模的扫荡,北疆各地的人口下降了30%~50%不等。

加上1889年~1890年冬春季的严寒天气,北疆大部分农作物都推迟播种,牲畜也损失惨重,青黄不接的日子中爆发了严重的饥荒赤贫的农牧户不得不出卖一切寻求生存 1890年春末,肺鼠疫在伊犁附近爆发,并爆炸式地传播开来。

bing菌,引发更大规模的骚乱西域驻屯军当即决定封锁疫区,并向内地请求yiyao与粮食援助但没等好消息传来,疫区中不明真相的农牧民在别有用心者的煽动下冲击封锁线,并打死打伤多名士兵。

西域驻屯军只好抽调南疆驻军前往北疆维持秩序 明政府碍于战后的财政紧张,仅仅向西北提供了象征性的援助,而把重建重心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东北地区昌德皇帝授意张曜自行筹集物资,并绕过内阁给西北都督府的自主财ZQ开了绿灯。

尾大不掉的官僚系统开始缓慢运转,将内地人民勒紧裤腰带节省出来的宝贵物资送往西北,各地yi里。

刚即位的昌德皇帝急需一个机会增强自己的权威,他立刻下令彻查此事在杀鸡儆猴之后,各类救灾物资的“损耗”奇迹般地下降了近一半 西北都督府开始以各种手段筹集重建经费,除大举债务外,还有增开新税和修改税条1890年5月,西北都督府以地方名义修改征税条例,将所得税与营业税分别提高3%和5%,同时对内地运往西北的商品加增流通税。

结果是,虽然短期内收入见涨,却加重了西北的供给紧张 1890年7月,南疆部分部族和伯克由于难以忍受与日俱增的经济压榨与歧视待遇,纷纷向轮台将军申诉轮台将军魏光焘出于经验误判了形势,武断地认为“回鹘欲趁危作乱,妨碍重建,故先广兴声势”,“驻军方离,南疆空虚,危矣”,下令先行抓捕“不稳定分子”,却点燃了回鹘起事的怒火。

这场起事的深远影响一直持续到昌德末年 西北都督府一方面要忙于控制北疆YQ和重建工作,一方面还要与南疆起事周旋张曜迅速将情况报告给了昌德皇帝,要求抽调关陇军入西域支援但此时的明帝国中央难以支撑漫长且庞大的维稳开支。

即便受到言官的再三劝谏,昌德皇帝还是决定授予西北都督府自筹军费的权力西北都督府后来的独立财ZQ的法理依据便从此而来 在明俄战争中与西域驻屯军并肩作战的关陇军虽然同样受到不轻的打击,但建制相对完整,不至于伤筋动骨。

1890年8月,关陇军抽调三个镇前往西域借助西安-兰州铁路,关陇军比以往早了近三分之一到达哈密,随后开赴南疆执行维稳工作 然而,南疆回鹘起事并非简简单单的镇压就可以解决的张曜明确指出,疫bing、饥荒与贫困都是压垮回鹘农牧民的重担,应当剿抚结合,以赈济、恢复为主,以镇压为辅。

同时,张曜也将目光投向了改变伯克制度的努力自西域驻屯军在西域扎下根时

原为突厥汗国的官号,初见于8世纪的突厥文碑铭,为显贵和统治者的尊称古代畏兀儿族中也有“伯克”这一名称的官职,为地方官吏官职世袭伯克原为回鹘官职,唐宋时已见于史籍,一般认为唐代文献上的“訇”即是“伯克”的异译。

17世纪末土尔扈特部入寇漠南,由此拉开了明帝国在西北断断续续近八十年的战争,直到18世纪70年代明帝国彻底平定土尔扈特部才宣告明帝国在西北的统治完全建立在战争期间以及之后的日子里,明帝国出于尊重本地风俗习惯的原则保留了回部原有的伯克官职,并加以改革,根据西域的民族特点,任命阿克苏的阿奇木伯克为三品官,伊沙噶伯克为四品官,并陆续推广到其他地区。

从此,伯克制度在回鹘地区逐渐确定下来,将其纳入明朝官制中 据《西域图志》、《西域见闻录》和《回疆志》等记载,这一时期南疆各维吾尔地区所设伯克名目达35种之多,并仿内地官吏分别厘以三品至七品不等的品级最高者为阿奇木伯克,大都由哈密、吐鲁番王族及先前归附明军的有功伯克担任,分别管理当地城乡大小事务,设立公署,并设伊什罕伯克以佐之。

其下复设各种伯克分任田赋、租税、水利、匠役、商务、军事、交通、宗教等诸务,各有专司[5]尤其在明俄战争的日子里,伯克以“支援战争”为名,强征壮丁、粮草、牲畜等,对任何反对者扣上“扰乱后勤”的帽子加以敲诈勒索,甚至是公报私仇,严重损害了明政府和西北都督府在南疆回鹘百姓眼中的形象。

1891年内,西域驻屯军和关陇军与缠头起事军发生了多达300余次的遭遇战,规模大的有上千人参与,规模小的则只有数十人此起彼伏的反抗使得西域驻屯军和关陇军头疼不已,但有限的赈济根本无法根除反抗的土壤。

张曜意识到,废除伯克制度已刻不容缓 1891年11月23日,张曜通过有线电报向昌德皇帝上奏,陈述了西域当前局势,和伯克制度的沿革他在奏疏中披露了伯克在明俄战争前后所作所为,并强调近期以来伯克制度已经弊大于利、不合时宜,请求昌德皇帝下诏正式废除伯克制度,以内地通行的官职代替。

但昌德皇帝并未立刻答复经过御前会议的商讨,他先是在27日授意张曜暂缓废除伯克制度,后来在12月7日又致电张曜,要求他拟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方案张曜给出的答卷是,以州县制替代伯克制,仅保留级别较高的阿奇木伯克、伊沙噶伯克作为荣誉头衔;被裁撤的伯克给予一次性的补助,此后在当地充当汉地“乡绅”的角色,作为官民沟通的桥梁。

12月15日至17日,昌德皇帝再次召开御前会议,起草并颁布了《西域伯克制度整顿诏》诏书指出,西域伯克制度和土司制度一样,一度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保障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促进民族关系和谐融洽发挥过重要作用。

经过西域各族人民长久努力,西域已经成长为“发达、繁荣、和谐”的模范边区,需要进一步调整行政体制,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诏书还表扬了“绝大多数遵纪守法、为国为民的杰出伯克”,同意他们保留不得世袭的荣誉称号,并可以在异地乃至异省的行政机关中工作。

最后,诏书声明,将由锦衣卫保卫新委任的文官接管原伯克各职能机构,在西域“逐步地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 消息一出,西域一片哗然有人拍手称赞,有人不以为然,更多的人则是因连年动荡而麻木有些伯克平时作恶多端,收拾细软携家带口准备逃跑;或是铤而走险,想投靠回鹘起事军寻求庇护。

但从内地而来的锦衣卫早在交通要道守候多时,在此之前便已经暗中彻查各伯克底细,当即抓获重犯及其亲信三百余人,押往迪化受审(伊犁仍然受鼠疫影响)剩下的伯克大受震慑:情节轻微的投案自首,缴纳巨额罚款后强制迁移往关中定居;表现较好的伯克领取一笔补助金,或是“明智地”退休并作为乡绅颐养天年,或是前往内地任职。

靠着对有罪伯克的大规模抄家与罚没,西北都督府获取了不菲的资金,旋即向救灾和维稳注资,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肺鼠疫YQ,并帮助北疆农牧民恢复了一部分生产而在南疆,行政效率也在节节攀升大批通过新科举的士人构筑了西域都督府基层的脊梁,更加强化了明帝国对南疆的控制。

在管控回鹘起事方面,西北都督府在张曜的领导下设立了“民族事务局”,负责协调改善民族关系,并吸纳少数民族人才同时,张曜开始有计划地推行“皇帝治下的民族平等”政策,力求打破隔阂对立,缓解歧视此时的“民族平等”,实质是建立在对皇帝和明帝国政府的共同认同之上的民族关系。

民族事务局及民族政策的调整,一定程度上迎合发展潮流,缓和了社会矛盾 在民族事务局推行的各项措施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所谓“四化方针”“四化”指的是教化、开化、进化、同化四个阶段,强调西域各族要在明帝国政府的管理下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素养和物质生活水平,构筑共同认同,最终进入现代化社会,形成各民族融合格局。

四化方针的实施则与西域重建与维稳工作密切相关西域驻屯军在关陇军的协助下展开持久战,在控制区兴建学校、yi院、工厂等设施,并在驻屯农场和牧场中吸纳流民西北都督府组织专业人员通过宣传和辩经等方式消弭缠头起事“正当性”,淡化宗教氛围。

为了鼓励移民和安置退伍军人,西北都督府还重引旧例,将南疆少数无主沃土作为军功奖励,分发给退伍军人到1910年,共有约240万人从各地来到南疆定居,其中绝大部分是汉人 1892年春,重整旗鼓的西域驻屯军和关陇军投入近十万人协同展开围剿,经过长时间的周旋,于8月24日收复喀什、和田等城市,击溃了起事军主力。

此后三年,仍然有此起彼伏的小规模骚动,但再难形成气候西域回鹘起事终于告一段落摘要 1890年 关陇军外调西域充实防御,奠定西域-关陇陆军老军官团雏形 1892年~1895年 建设哈密-和田公路 1894年 张曜设西域绥靖盟会 西域驻屯军改组 1894年~1899年 修筑兰州-宁夏铁路 宁夏和河套地区的初步开发 1895年 宁夏马氏集团建立雏形

西域驻屯军与关陇军长年并肩作战,指挥层缔结了深厚的友谊;新补充的军官又大多出身于同校,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尤其在回鹘起事之后,昌德皇帝出于牵制日益庞大的西域驻屯军的考虑,决定让西域驻屯军和关陇军军官互调,同时让部分关陇军长期驻守南疆,而将一部分西域驻屯军部署在关陇地区;互调的军官数量庞大,但互相并未脱离联系,后来靠着联姻、结拜和结社等方式又加以联合,西域驻屯军和关陇军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奠定了西北军老军官团的雏形 1891年起,为了更好地控制南疆,西北都督府组织劳工、苦役在军队协助下修筑哈密至和田的公路在此之前,南疆各城周围已有一定的碎石路面公路,但状态差、宽度窄,且不连续至1895年,。

哈和公路基本建成,可容纳两至三辆马车并行,为维稳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与此同时,曾经战争的后方也在迅速发展明俄战争虽然夺去了大量青壮的生命,却大大刺激了后方军需相关产业的发展兰州、银川等地建成了数个弹yao工业基地和与之配套的矿场、化工厂、机械厂;关中的武器工业产能也迅速扩充,并在西安西郊形成了大型产业集聚;各大乡村勋贵名下的农业与食品工业凭借规模优势压低价格,从而赢得大批军队订单:典型是兰州的“小姨妈牌罐头”,借着明俄战争的春风扶摇直上,迅速从一个小型家庭作坊扩充为拥有五百多人雇工的机械化罐头厂;伊克昭盟。

[6]的“伊克昭太阳”牌羊毛被服厂产能翻了四番,承包了近十个镇的被服供应,获利颇丰;哈密刘姓家族旗下的“祥御”农场,兼并了上千亩农田用于生产棉花,直接供应同族开设的棉纺织厂 1894年,张曜总结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在常设民族事务局的同时,定期召开。

西域绥靖盟会作为补充,以巩固团结,调查民情,调和矛盾西域绥靖盟会主要由关陇军和西域驻屯军高层军官、西北都督府上下级官员、德高望重的乡绅和知识分子、少数民族长老及前高层伯克组成西域绥靖盟会起初每三年召开一次大会,1904年后设立常务委员会,全体大会改为五年召开一次,代表资格标准也更加严格。

同时,西域驻屯军的改组也被提上了日程当前的西域驻屯军,经过明俄战争中不断的番号撤销和重建已经乱成一团,同时充斥着大量以单一步兵构成的部队,步骑炮之间协同极差按照张曜的设想,西域驻屯军应当效仿东北军,对部队进行混编,增加步兵镇中的辅助部队规模,将火炮、工兵下放到营一级,同时将斥候分离出来,单独设立斥候队,并增设野战yi院和辎重后勤部队。

但限于财政紧张,西域驻屯军的改组长期难以落实张曜至死也没有看见西域驻屯军的新生 1894年,谭钟麟致仕,魏光焘被提拔为新任关陇总督从兰长铁路尝到甜头的谭钟麟在卸任前便已在策划新的铁路工程,但碍于经济条件迟迟难以付诸实施。

为了兰长铁路的修建,关陇地方政府还欠着晋商旗下若干银行大笔贷款,距离还清还遥遥无期,新铁路的经费自然无从筹措谭钟麟在退休后写信给魏光焘,将自己的夙愿托付给了魏,请求他尽早动工 魏光焘动用了自己在湖南老家的人脉关系,联系上了江南地区的财团。

财团开出了优厚的价码,揽下了铁路工程款大半,且利率相对较低,但条件是要求魏放宽外地资金进入关陇地区的门槛原来,历任关陇总督为了坐稳位子,不得不对“地头蛇”——乡村勋贵做出妥协,即采取地方保护主义政策限制西域和关陇之外的资金与商品输入

虽然这种政策在谭钟麟时期由明转暗,且有所收敛,但实质并未改变,仍然受到外地财团的敌视 魏光焘有意向江南地区财团做出让步,但也不愿得罪乡村勋贵为了保持自身利益,他选择了引入西北都督府作为中间人,江南地区财团进行投资和销售时,通过挂名在西北都督府下(即以西北都督府官僚名义成立空壳公司)的企业将资金和商品输入关陇地区,而不受到地方保护主义政策限制。

这样的先例一开,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松动越来越大,到了1902年干脆在明面上被放弃而关陇地区的乡村勋贵也并非毫无察觉,一年内从“西域”流入关陇的投资上升了257%,远远超过西域向内地投资的正常值,对关陇经济结构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而商品更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挂着西域某贸易公司的名义从内地源源不断的输入,西域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了近三成,其它小商品更是挤占了本地厂家空间本地厂家想要将商品销往西域,却发现经济落后的西域毫无市场可言,利润空间微乎其微。

乡村勋贵很快集体向魏光焘发难,但底气十足的魏十分圆滑,他假意不清楚“西域投资”的真相,以“支持西域经济恢复”为名而拒绝恢复保护政策魏光焘了解了勋贵们的困难,干脆顺水推舟,让他们去宁夏和河套地区发展,并在这些地区设立了“西域投资禁入”的“开发区”。

最终,走投无路的资本只好前往宁夏和河套地区,希望在这些少有人烟的地区碰碰运气,没曾想促成了这些地区的初步开发一些和内地资本竞争不过的小厂家逃到了这片保护区,继续苟延残喘 心满意足的江南地区财团很快兑现了他们的承诺,甚至慷慨地提供了优秀的施工团队。

魏光焘在组织筹集剩余款项的时候也不忘邀请乡村勋贵入伙,将预备建造的兰州-宁夏铁路的近20%股份低价卖给了勋贵们,算是弥补了他们一些损失而乡村勋贵似乎也乐意接受这一意料之外的补偿,大力支持了工程 1895年春,

兰州至宁夏的中标准复线客货混用铁铁路开始施工在各方的鼎力相助下,工程进展较为顺利,征地拆迁也吸取兰长铁路修筑过程中的教训,得以有序进行昌德皇帝很快注意到这项工程,在参观完铁路修筑工地后对其大加赞赏,并不忘暗中叮嘱锦衣卫加紧对工程相关的贪腐问题追查。

到1899年6月27日,这条铁路终于建成通车,结束了宁夏不通铁路的历史,还给当地关陇乡村勋贵的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宁夏附近的土地价格普遍上涨了30~70%不等关陇乡村勋贵总算放弃了对重启保护政策的要求 宁夏的发展也给本地人带来了机遇。

原籍甘肃兰州马千龄家族凭借在明俄战争中的军功被分封至宁夏石嘴山,随后在当地从事农业活动子嗣马福祥和马福寿先后参加关陇军,马福禄在本地管理庄园关陇乡村勋贵进入宁夏后,土地价格遭到哄抬,马千龄家族凭借土地投机生意发家致富,马千龄本人也跻身政界,任宁夏卫生局局长。

由此,宁夏马氏集团在当地声名显赫,影响力渗透政商军界摘要 1895年 张曜致仕,不久去世; 刘锦棠继任西北大都督,加巡防布政使 1896年 西域国家移民计划开始实施 1896年~1901年 西域公路修建 1897年~1898年 西北都督府政制改革

同样是1895年,西北都督府大都督张曜上书致仕,虽经昌德皇帝挽留,张曜最终还是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张曜在诗集《黄沙集》序言中写道,自己精力大不如前,深感力不从心;硬是苦苦支撑到相对稳定的1895年,觉得自己使命已经完成,方才选择退休。

他在晚年定居于钱塘,仍然不忘挂念万里之外的西域最终于1905年去世,享年73岁,谥号“文毅”接替西北大都督之位的是湖南湘乡人刘锦棠,他此前任江西巡抚一职,深受昌德皇帝信任,且在江西时政绩斐然,获批加封巡防布政使

巡防布政使的头衔使得刘锦棠可以在大多数时间实际上领导西域驻屯军,并推动西域驻屯军的改革刘锦棠很快与同为湖南老乡的关陇总督魏光焘结为知己,这也促成了西域与关陇之间的进一步往来 刘锦棠上任后,着手推动经济建设和西北驻屯军的改组。

张曜留下了一个高效且忠诚的幕府,以及他未完成的宏伟蓝图同时,整个西北都督府都在期待着这位湖南官僚的新动作能否带来更有利的成效 起初的六个月,刘锦棠率领幕僚巡视了整个西域,从百废待兴的北疆到欣欣向荣的哈密,再到充满机遇的南疆,他最后回到了伊犁。

伊犁虽是实际上的西域首府,但因天山的阻隔似乎孤悬在外,又比迪化更远离内地,发展的成本相对较高再三考虑之后,他决定制定一套“双中心”战略,即把迪化打造为西域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伊犁保留军事和政治中心职能为了增加两地的人口,刘锦棠于1896年上书昌德皇帝,请求重启。

西域国家移民计划,由明帝国政府报销移民的路费,而安置则由西北都督府承担这次移民计划非同寻常,不仅寻求吸纳农业人口,更多的则是要求技术工人迁移,总共计划在十年内迁移近五十万人为了保证奏疏的通过,刘锦棠刻意压低了路费的预估值,使计划看起来不那么“劳民伤财”,但还是被审计司识破,并上报昌德皇帝。

这几年的明帝国财政几乎是四面楚歌,到处都有大项目烧钱,西域国家移民计划差点搁浅 不久,魏光焘也上书表示支持移民计划,并表示愿意出资承担移民路费,同时修建兰州到迪化的公路以供移民迁移,因而将明帝国中央财政的支出压低到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水平。

这是昌德皇帝和财户院无法拒绝的价码国家移民计划既可以减少内地越来越严重的人口压力,保护内地早已过度开发的山林恢复,又可以支持边疆发展,提高主体民族占比 经过严密的筹划和协调,昌德皇帝委托内阁于1896年10月15日颁布了《促进西域移民诏》,组织地方政府从内地招募自愿前往西域定居当地百姓,定居者按人头分得田亩,前十年免税,对于有技术的人才则加以奖励。

接下来,西域在各地方政府的口中被宣传成了堪比南洋一样繁荣的机遇之地,广袤的无主沃土等待着开发,奖励也颇为丰厚,可以让家家户户家给人足在华北和华中的大量佃户和少地自耕农闻讯蜂拥报名,一些不堪私人企业残酷剥削的工人也乐于到西域官营企业工作,在此情况下,预期的五十万移民指标很快达成,甚至超出了朝廷的预想。

截止到1897年3月15日报名终止,内地共有近七十二万人自愿参加移民计划 1896年至1901年,在内地移民迁移的同时,关陇方面也组织了人力与西北都督府共同修筑兰州到迪化的公路,一方面是连接已有的公路,一方面则是翻新升级。

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双方都希望日后能有一条西域铁路连接兰州与迪化,因此先修公路以积累勘察地形和路线设计经验这为1902年开始修筑的西域铁路打下了基础 刘锦棠凭借着与西域驻屯军的良好关系,在西北都督府坐稳了位子。

为了进一步的改革,他需要强硬的靠山来对付既得利益者的反弹1897年,在与中央与西域锦衣卫局接触后,他着手实施张曜未完成的计划,第一步就是打击贪腐5月24日,刘锦棠授意建立西北督察司,配合大理寺开展反贪的行动,针对全西域的行政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调查。

截至1899年,西北督察司查获了相当一批数额巨大的贪腐案,惩治了近百名官员,形成了极大的震慑 树立权威之后,刘锦棠开始落实西北都督府自主财ZQ的制度化与规范化1898年4月,刘锦棠以“协助反腐,明晰财流”的名义获得朝廷批准,颁布《西北财政暂行条例》,设立西北都督府下属的西北财务司与审计司;又于同年7月协同陕西省与甘肃省设立西北银行,旨在取代晋商控制的银行,降低集资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

西北银行董事会由西北都督府和关陇总督共同任命,运作受西北都督府和关陇总督监督西北银行还受到朝廷出资支持,分别于1902、1905和1907年兼并了哈密银行、陕西银行和甘肃银行,摇身一变为西北第一大银行,基本成功将民间财团排挤出西北金融市场。

西域历史出版社发行的《刘锦棠》纪念画册 昌德二十一年(1909年)1898年 西域水域治理工程 西域社会保障建设 1898~1904年 建设南疆环线公路,升级改造伊犁—迪化公路 1899年 北疆金矿开采 西域铁路筹备 1902年~1914年 西域铁路修筑 1902年 甘肃马氏集团形成雏形

现西域生态经战乱已严重退化,例如罗布泊水域面积已大幅缩小,塔里木河水量波动也越发剧烈,塔克拉玛干沙漠有明显扩大的趋势。

在《日思录》(实际上就是日记)中他写道:今日又忆日前巡视,南疆水域损害尤为严重,多为人力所致设想将来的西域,若无及时的措施挽救,定会变为万里黄沙,陷入不复之地 受此影响,他首先与高层官员通气,得到了他们的赞成。

1898年4月,刘锦棠宣布在水利局基础上设立“西北园林司”,以“天人和谐”的指导思想开始“西域水域治理工程”,旨在限制南疆过度灌溉和用水,并进行适度的水利工程建设调蓄水量,达到阻止沙漠化、保护水系生态的目的

此工程在后来规模不断扩大,发展为涵盖整个西域的环境治理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将环境承载力维持在较高水平许多退化土地都被治理复原,而退田还林草等措施也初具雏形坎儿井、蓄水箱等设施的修建受到资金鼓励西北园林司通过征收不适合耕种的土地,补偿与之面积相当的宜田荒地的手段,既赢得了百姓的支持,也提高了粮食产量。

胡杨、云杉、梭梭、红柳等林木外加金银木、珍珠草、羊胡子草等灌草植物形成了完整的防风固沙体系,并为其后的苹果种植等产业提供保护 比较有趣的事情发生在1898年的秋天一位美国传教士,明恩溥,早在1884年就不远千里来到了西域,开始了他的社会调查和传教工作。

尽管当地人对洋教缺乏兴趣让他备受打击,他还是设法学习了回鹘和哈萨克人的语言,并通过游历了解了整个西域的样貌十四年的光阴过去了,明恩溥几乎已经与当地人的生活融为一体,他四处走访调查,上至西北都督府官员,下至天山脚下的贫苦牧民,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甚至在喀什一所小学中担任了一学年的英语教师。

而1898年春开始的“西域水域治理工程”引起了他的共鸣,明恩溥开始义务为各地园林司分局提供建议当他初步了解了“天人和谐”的指导思想后,研究“这个中央王国[7]的本土哲学思想”的念头便再也挥之不去这位传教士几乎停止了传教工作,而是开始以基督教的视角审视道家和儒家思想,并在他的几部著作中得以体现。

明恩溥(1845—1932) ,原名阿瑟·亨德森·史密斯(Arthur Henderson Smith),又作明恩普,美国人,基督教公理会来华传教士 值得一提的是,明恩溥还为明帝国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在当时的明帝国,理工科院校备受推崇,财政拨款也向这些院校倾斜而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却少之又少,传统儒生的修身治国平天下被广泛地理解为做官或是从事理工科研究,而非深入社会开展调查尽管有少数“现代儒学家”奔走呼吁,社会学在明帝国的式微也并非一天两天就能逆转的。

1899年,明恩溥的《Village Life in China访问的热情。

刘锦棠于8月11日接见了明恩溥,并与他亲切交谈,在哲学和生态方面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此后明恩溥辗转于青藏高原、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等地,又陆续出版了《Proverbs and Common Sayings from the Chinese》(汉语谚语俗语集,1902)、《The Uplift of China》(中国之进步,1906)、《Chinese Civilization》(中国的文明,1908)。

[8]等书,有的在美国多次重印,有的被译成其他文字出版他在书中称赞道:“这个东方帝国最西北的角落也在焕发新的生机,这些上帝的子民与美国人同样聪慧能干,并且热情好客、吃苦耐劳,似乎在贫苦的日子里也能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在昌德皇帝与刘总督的治理下,深居内陆的西域竟然充满了绿意广袤的农场上,农业机械照料着长绒棉和小麦;粗具规模的工业区里则四处是勤劳的工人,正为中国的现代化而不懈努力一旦(沟通内地与西域的)铁路建成,假以时日,这里将成为欧亚大陆两岸交流的经济中心。

《中国乡村生活》明恩溥 著 1899年 时代出版社 出版 除了保护生态,刘锦棠继续贯彻四化方针,并动用财政手段巩固来之不易的稳定在他的授意下,西北都督府又成立了新的社会保障部门,即“西北人道司”,负责赈济贫苦、抢险救灾、储备粮食、帮助失业者、修建保障性住房乃至抚养无家可归的老幼妇孺,后来还发展为城市职工提供社会保险。

西北人道司鼓励士绅和企业参与捐助,然而大部分资金仍然需要官府提供虽然起初有部分专家指出这样会加大财政负担,并且难以取得成效,但刘锦棠仍然坚持将保障项目落实仅仅在五年内,西域的失业率明显下降,不少挣扎在家破人亡边缘线上的农牧民得到救助,社会对于西北都督府的信任也更上一层楼。

与此同时,通过罚没贪腐官员和银行集资获得巨额资金的刘锦棠迅速上马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西北工程司向关陇各厂家购置了大量工程机械,并组织移民中的青壮年加以培训,着手建设南疆环线公路鉴于此前南疆不少城市之间已有公路相连,西北工程司需要做的,就是加以升级改造。

北疆也不例外,升级改造伊犁—迪化公路的项目被提上了日程,作为西域双中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重视1898年至1904年,上述两个项目各段先后建成通车 1892年,重建的西域矿物局在北疆发现了大规模的金矿矿脉。

,集中在伊犁河谷、阿尔泰山山麓和大拐附近,查明储量约58吨,但受制于资金限制,无法进行大规模开采时光荏苒,此时的西域矿物局已经有了足够的资金——刘锦棠向朝廷再三上书,终于在1899年10月等到了财政拨款。

西域的金矿产业的行情也水涨船高,各采矿公司股价飞涨 同样是1899年,雄心勃勃的昌德皇帝任命了新的内阁首辅马绍良,并指派徐卜五为临时驻疆大臣,随后连发五道诏书,建立起独立于各大既有部门并直接由他管制的“

西域铁路衙门”,让内阁首辅马绍良、工造院尚书严宗光和新上任的财户院尚户院则在盛宣怀的指挥下使出浑身解数,向帝国内外筹集资金;工造院竭力节省工程预算,为了加快建设速度,不惜克扣用料,减少枕木数量;最终,刘锦棠和魏光焘携手在西域铁路沿线组织了多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展现出的武力打消了沿线部族不轨念头。

1902年春,西域铁路得以开工 为了解决西域铁路沿线部族威胁,关陇军使出了浑身解数其中一个方法便是依靠回民乡村勋贵,例如甘肃河州籍的马占鳌家族马占鳌家族依靠1874年支援平定白彦虎部起事获得封赏,成为河州第一大家族。

马占鳌1886年去世后,其子嗣马安良、马遂良和马毓良等人继承家业,从事商贸、农业活动;次子马国良进入关陇军服役,后晋升为协统,参与1902年的西域铁路沿线演习

因此,1902年11月,西域铁路衙门听取甘肃省政府建议,授予甘肃马氏家长马安良(马占鳌长子)西域铁路永登段安抚使马安良虽然从未到永登段上任,却凭借官职讨好当地回回部族,进一步壮大本族势力至此,甘肃马氏集团也建立了雏形。

受制于复杂地质地形条件、气象地质灾害等自然条件,西域铁路工期一再拖延铁路设备需从辽阳和徐州供应,后勤保障物资需从关中调运,成本居高不下而待遇低下、监工nue待、恶劣天气和疫bing则使得西域铁路充满了血泪,大量重犯和征发的贫苦农民倒在了铁路工地上,成为西域铁路挥之不去的阴影。

历尽艰难险阻,西域铁路在1914年夏天完工,让西安到迪化的时间距离缩短到了六天左右西域铁路本身也成为西北乃至明帝国近代化的里程碑,被印在了大明龙钱一圆券背面

西域铁路修筑过程中的闲暇,摄于昌德二十年(1908年)西域铁路是帝国近代化历程中,单一修建里程最长,耗时最久,投入最大的铁路它于1902年正式开工建设,于1914年完工,全长近3900里,前后花费折合约二百吨黄金(2.58亿圆)。

——《帝国铁路建设简史》铁路出版社 昌德四十年(1928年)版[9]摘要 1903年 刘锦棠bing逝 章高元继任西北大都督、巡防布政使 1904年 魏光焘调任两广总督 赵尔巽继任陕甘总督 1905年 兰州重点工业建设项目 青海马氏集团建立雏形 1906年 关陇教育改革 1909年 昌德皇帝巡视西北

正当西域铁路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刘锦棠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出生于1844年的他已经步入老年,又因平日操劳过度,不顾休息,导致旧疾复发但他仍然坚持工作,拒绝前往关中治liao,而在伊犁的西域驻屯军军yi院修养他很快被确诊为肝癌,并伴发中风,卧床不起。

在最后的日子里,刘锦棠强撑bing体处理完工作又昏昏睡去1903年4月12日凌晨,刘锦棠留下了“即葬伊犁,日后佑百姓兴旺、各族和谐”的遗言后驾鹤西去,享年58岁 当刘锦棠bing逝的消息传出时,整个西域为之哀悼昌德皇帝下诏予以国葬,西域商会鸣锣罢市,西域驻屯军也组织全体默哀。

当刘锦棠的灵柩从追悼会场运往伊犁郊外的陵墓时,从各地赶来伊犁的西域驻屯军、西域回鹘部族、产业工人、农牧民扶老携幼数十万人立于道旁为他送行被西北人道司从死线上救活的数万名农牧民不惜省吃俭用也要挤出钱来为刘锦棠送上花圈。

布满了鲜花和纸钱的四十公里路程,车队走了整整一天最终,由三百多万百姓捐款修筑的纪念碑矗立在刘锦棠陵墓上,其上刻满了各界共同编纂的墓志铭 从悲痛中振奋起来,昌德皇帝任命安徽合肥人章高元继任西北大都督、巡防布政使。

章高元此前历任山东总兵、湖北巡抚等职,年事已高却精神矍铄,且对皇帝忠心耿耿章高元作为保守派官僚,对于刘锦棠此前的诸多政策颇有微词,包括“劳民伤财的”社会救助和“铺张浪费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章高元的任内,西北人道司大量引入市场和私人公司负责社会保险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降低了社会保险中政府出资比例,并鼓励私人资本投资yiliao与教育。

紧缩的财政政策也提上日程,章高元强调,除了必要的道路维保和西域铁路建设外不再新增基建项目,对于市场的调控力度也应该逐步缩减西北都督府也开始积极偿还债务,缩小赤字;西北财政司大幅提高税率和利率,减少市场上流通货币量,力图缓解通胀。

到1911年章高元致仕为止,西北都督府的财政结余超过了两亿圆龙钱这也成为西域向内地转移支付的开端。

章高元(1843年-1913年),字鼎臣,安徽合肥人 在章高元后来的放任政策影响下,更多的私人资本流入西北,其中甚至不乏俄国投资者的身影大资本开始肆无忌惮地兼并企业,逐步形成了一批垄断组织尤其是二十世纪初大拐附近巨型油田的勘探开采,促使形成了西北银行和江南财团联手控制的康采恩——“西域石油集团”(西北银行经过章高元改组后,私人控股提高至57%);关陇乡村勋贵在西域集中投资,形成了托拉斯“天山钢铁化工集团”,其市场占比一度达到60%强;因煤炭价格上涨而形成的卡特尔——“西域煤炭行业联合会”囊括西域煤炭75%以上的产能,排挤兼并小型煤矿,并频繁操纵煤炭价格以获取暴利。

继刘锦棠之后,魏光焘也于1904年调任两广总督,后于1916年逝世接替他的是辽宁铁岭人赵尔巽,历任翰林院编修、安徽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和湖南巡抚等职在任职期间不遗余力地推进吏治、军制、财政、社会、教育、警务、狱制等多方面的新政改革。

1905年,受西域铁路衙门要求,赵尔巽提出在兰州建设铁路设备工业集中区,并围绕铁路设备拓展产品种类而服务于此项目的“西域铁道设备公司”一经成立,就成为gupiao市场上的耀眼的明星,吸引了大量的民间投资,兰州铁路设备工业建设所需的资金也很快筹齐。

再后来,明帝国工造院将项目升级为“兰州重点工业建设项目”,由中央财政拨款,兰州的冶金、材料、化工等行业也在重点关照下蓬勃发展,有力地支持了西北基础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青海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动青海的马氏家族正在悄然做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马海晏家族后人马麒由于关陇建设的重心集中在南边,甘肃西南部便长时间处于“放养”状态,直到西域铁路开始建设时才有所改观马麒1869年生于甘肃河州的军官家庭,自幼习武,1889年考取兰州陆军学院,1900年其父马海晏死后,受荫庇由关陇军管带承袭父职,任西宁步兵第二镇第四协协统。

1905年马麒提出转业返乡,经批准后回到河州,任当地水利局局长;此后马麒凭借在家乡的声望,拉拢同族,逐渐形成了“青海马氏”集团,包括其弟西宁教育局局长马麟等人当时的关陇总督也节制青海一部分地区,但并未对青马集团引起重视,甚至出于民族团结等考虑主动帮助青马。

青马还与宁马、甘马取得联系,以同门为由来往甚密,一度引起锦衣卫警觉但马福祥、马安良等人处世圆滑,并未有太大动静,得以打消锦衣卫的顾虑此时的青马,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依附于甘马,马麒也在诸多事宜上听从马安良节制,没有独立地位。

然而在兰州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即将完成时,关陇地区所固有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急速扩张的制造业急需大量的熟练技工,而关陇地区本地却难以提供短期救急的办法就是向内地高价招聘技工,确实也有一定的成效;但长远来看,制约西北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仍然体现在教育上。

为了尽快扩充教育规模,赵尔巽于1906年5月17日起草了《关陇教育相关贷款大开绿灯。

十年之内,关陇地区的中小学校数量翻了两番,在校学生规模也增加了187%,小学毛入学率达到65%但学校的快速扩张又带来新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太少,而新教师的数量增长跟不上学校扩张速度,倒逼陕西甘肃两省勒紧裤腰带大搞师范学校工程,所谓“老带新”模式也被广泛运用。

然而,中学的建设极度倾向于职业教育,这也使得许多优秀人才被埋没在工厂流水线上;教师队伍的急速扩大也给少数品行不端者带来可乘之机,酿成了许多影响恶劣的案件;教育私有化带来的阶级固化和差异扩大在日后也成为知识界广为诟bing的对象。

为了调研西域边防和西域铁路建设情况,昌德皇帝于1909年5月14日(即诞辰)在未经告知西北各省高层的情况下突然离开顺天,乘坐专列经过河南到达陕西,开始为期四个半月的访问第一站自然是关陇的心脏——西安,陕西巡抚和关陇总督率幕僚出城迎接。

昌德皇帝在西安行宫住下,并在接下来的两周里视察了西安浐灞工业区、关陇军驻宝鸡军营、陕西博物馆、西安第一中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地,召见陕西各府主管官员并听取了相关方面的汇报皇帝对乡村勋贵和军官团的意见尤为重视,尽管赵尔巽先前在许多方面不太受乡村勋贵和军官团待见(例如许多乡村勋贵埋怨他家的孩子被职业学院录取,而不是梦寐以求的军校),这些人在皇帝面前还是说了很多好话。

离开西安前,昌德皇帝叮嘱关陇总督赵尔巽抓好农业和教育工作,在发展初级和中级教育的同时也不忘发展高等教育,并希望他能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大资本在关陇地区的无序扩张 第三周,昌德皇帝乘坐专列从西安前往兰州,视察了兰州铁路设备工业基地、兰州陆军学院和兰州大学,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前往西域铁路工地。

皇帝的到来使得西域铁路工地上的生活工作条件忽然“改善”,但当皇帝让东厂心腹伪装为工人前去刺探消息时,从壮丁们口中得到的却是与眼前的场景截然相反的答案,西域铁路的血泪露出冰山一角当皇帝等人于两天后离开时,西域铁路衙门很快收到了一封追责令,其后的整顿中有数十名大小官员接受调查,盘剥工人的风气暂时收敛了一些;而当皇帝离开后,工人们便再难获得喘息之机了。

对于西域铁路修筑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类问题,诸如预算大幅超标、工期严重拖延以及非正常死亡数量超出指标等等,昌德皇帝没有心思一一过问,只是向西域铁路衙门做出了几个指示而这些指示的落实情况,也许只有亲历者才清楚了。

昌德皇帝专列上的西式餐厅车厢,摄于1909年5月28日 昌德皇帝一行人随后抵达肃州,颇为惬意地享受了当地的葡萄美酒和盛宴神情与神经紧绷的随行的官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官员们听到皇帝执意前往西域视察的口风之后,各种劝谏书如雪片一样落到了皇帝的案上,内容清一色是希望皇帝就此驻足,不再前进。

但昌德皇帝似乎毫不在意西域可能存在的危险,也不满足于单纯听听西北都督府派来的官僚的满口空话套话在东厂侍卫的贴身护卫下,他换乘专用马车昼夜不息地赶往西域,想要亲眼看看实情西域驻屯军闻讯后也不得不派出超乎寻常数量的卫戍和宪兵部队,用于维持沿途秩序。

锦衣卫西域局更是依靠天罗地网般的部署,在暗中为昌德皇帝的出访做好了准备 7月16日,戒备森严的哈密迎来了远道而来的贵客皇帝在此没有停留多久,也没有视察当地规模庞大的集约化农场,甚至对官员们献上的珍馐佳肴不屑一顾。

究其原因,则是少数回鹘部族得知皇帝即将到来的消息后开始兴风作浪,这让皇帝前往南疆七城游历的计划化为泡影 受高温天气的影响,皇帝直到25日才到达迪化,这座明俄战争中的英雄城市尽管战争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皇帝仍然难以忘却自己仍是皇储时从先帝口中听闻的西域惨况。

深受皇帝器重的西北都督府大都督章高元为皇帝接风洗尘,并以“南疆公路仍在修缮,尚不便通行”为借口打消了皇帝对南疆七城的执念章高元陪同皇帝参观了成立于1898年的西域民族大学,并邀请皇帝留下题词作为纪念迪化正在兴起的工业基地与仍显陈旧的居民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藏污纳垢的贫民窟也难逃东厂人员的眼睛。

8月3日,昌德皇帝再度启程,前往伊犁在途径石河时,皇帝特意参观了石河战役遗址大约两周后,皇帝抵达了西域的另一个中心,随即召见了西域驻屯军高层将领和西北都督府官员,吩咐他们一定要提高士兵待遇;并莅临西域绥靖盟会常务委员会,发表了主题为支持四化方针、维护民族团结的讲话,认真听取了少数民族代表的建言献策。

最后,皇帝来到伊犁郊外重建的永备工事和要塞体系慰问驻防官兵,挥笔写下数首边塞诗词 离开了伊犁,皇帝便开始打道回府,于9月27日返回顺天,结束了这四个半月的西北之行很快视察的结果就反馈在了朝廷政策上:大规模的人事变动从西北都督府到陕甘两省此起彼伏,奖惩力度都超乎想象;对于西北地区的财政拨款也加大了力度,随之而来的是更为严格的监管;百姓头上的税负得以有所减轻,但也不过是几年的光阴……。

摘要 1911年 章高元致仕,于1913年逝世; 1915年 西北联合银行取代西北银行 1916年 西域教育改革

章高元在西域驻屯军军官团和乡村勋贵那里的好名声没能持续太久,甚至他受昌德皇帝的信任也是一样1911年春节后,一桩本该极度“保密”的案件通过锦衣卫西域分局神不知鬼不觉地传达到了昌德皇帝手中,后者更是怒火中烧,要求章高元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然而章高元非但没有认罪,反而开始千方百计地撇清关系、寻找借口他的狡辩让皇帝彻底失去了容忍心,昌德很快授权官方报纸将其梗概刊登出来——章高元以远低于市场常规的价格将西北都督府矿务开发司旗下的数个大型厂矿转让给自己的浙江儿媳一家,同时还长期为其单独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这顿时引发了整个西域民众的不满,连章高元的基本盘也在随之动摇保守派官僚害怕自身利益受损,不惜极力与其划清界限,甚至参与落井下石 他企图与自己的亲信串串口供以掩盖真相,然而铁证如山不容置喙;恼羞成怒的章高元决定从幕僚中揪出“叛徒”,结果却酿成了众叛亲离的下场;走投无路的章高元选择了体面地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上书请求退休。

但在他退休之后,更多的丑闻接二连三地被曝光,最后由各方组建的公诉团在法庭上将他彻底击垮即便侥幸逃过了牢狱之灾,巨额罚款和剥夺荣誉还是让章高元晚景凄凉最终,1913年,章高元在心力交瘁之下在家郁郁而终,享年70岁。

接替他的是一名出生于天津大沽口的武官,同时也是张曜昔日的部下——曹锟曹锟幼年生活在天津大沽一个贫穷造船工曹本生家里尽管曹家经济拮据,但曹本生性子憨直,为人要强,他宁愿自己勒着腰带,也要供孩子们识几个字。

因此,曹锟兄弟几人,多在幼年读过几年私塾曹锟本人先是走街串巷贩卖布匹,贩布到保定城门时,被两个守城的士兵拦住,不但没让进城,反而被他们谩骂嘲笑一番曹锟无端受辱,却又无可奈何他历尽艰辛,也未能改变自己吃苦受累的命运,于是他暗下决心,立志从戎。

1882年,20岁的曹锟应募入伍,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曹锟丢了推车卖布的小买卖后,先是在天津武备学堂学习,后来加入了嵩武军在军队中,曹锟刻苦努力,又因为识字,很快当上了副目(副班长)嵩武军在明俄战争前夕被改制为河北新军,曹锟转为正目(正班长)。

随后明俄战争爆发,曹锟也跟随部队入疆作战恰好的是,此时的西北大都督正好是嵩武军的前统制张曜河北新军也在战争中受到“特殊关照”,被调往相对轻松的部分驻防,在明俄战争末期通过追击俄军赢得了一定的战功曹锟本人也因表彰和战绩升任排长。

1895年,已是队官(连长)的曹锟返乡探亲,无意中结识了自己的远房亲戚——张曜的拜把子兄弟、前广东水师提督曹克忠后者认曹锟为族孙,并凭借自身人脉ZY和张曜(当时已经退休)尚有的影响力,推动曹锟在河北新军中节节高升。

从此曹锟官运亨通,由管带(营长)而标统(团长),由标统而协统(旅长),由协统而统制(师长)1905年,曹锟因指导河北新军改组表现出色而转任南京军机院陆军司司长,又在1910年冬因行政能力出色被调任山东巡防布政使。

曹锟兢兢业业的态度和强有力的政治手腕让昌德皇帝在巡视时龙颜大悦,加上他的军旅生涯以及与初具雏形的武备系的良好关系,使得曹锟成为西北大都督的不二人选1911年12月,曹锟在漫天白雪中来到伊犁,继任西北大都督、巡防布政使

西北大都督、巡防布政使、黜陟使曹锟 一个军队出身的、体恤下属、不摆架子的领导很快赢得了西北都督府大部分人的拥戴最初的几个月中,曹锟效仿前辈刘锦棠周游西域,并撰写了一份西域驻屯军发展纲要他要求军官团必须居安思危,将实战化训练纳入日程,避免“刀qiang入库马放南山”情况的出现。

这道指示被近二十年不闻战事的西域驻屯军中的许多人认为是匪夷所思,可日后世界局势的突变却恰好验证了曹锟的想法 当时的西域驻屯军,已经因承平日久渐渐嬗变为屯田建设“兵团”,而军事技能则大幅退化,纪律也极为松散,许多士兵和本地农牧民几乎别无二致。

西域铁路修筑前后的演练乃至昌德皇帝的到来仅仅是让少数几支精锐部队施展拳脚,事实证明这些所谓“精锐”的表现也只能是中规中矩,可想其他部队大约已经沦落到何许地步在章高元时期松散的管控下,大批军队从事起倒卖货物的营生,军饷克扣层出不穷,军官团与官僚之间的权钱交易更是司空见惯。

一度发挥极大作用的西北都察司已经形同虚设,而锦衣卫西域分局也并非铁板一块,内部亦是因章高元的倒台而混乱不堪日后的调查中发现,原先受章高元影响的一派锦衣卫在另一派头上作威作福,后者不堪重负,孤注一掷将章高元的丑闻上报才迎来转机——现在他们则是反过来骑在冤家头上了。

将西域的情况汇报给昌德皇帝,曹锟等来了他想要的东西皇帝经过多方消息验证曹锟的汇报内容属实之后,忽然意识到自己在1909年的巡视简直是隔着屏幕看一出皮影戏海平面之下掩藏着西北都督府和西域驻屯军严重的地方集团问题,这些问题此前仅仅是露出冰山一角。

锦衣卫西域分局的派系斗争更让皇帝怒不可遏,甚至有立马启程亲自到西北拧下这些渣滓脑袋的念头然而,再来一次巡视终归是不现实的,他只能寄希望于曹锟能尽职尽责,同时在处理锦衣卫西域分局的派系斗争问题上给予中央特派队力所能及的支持。

鉴于章高元案暴露出的严重问题,昌德皇帝意识到再从中央SEO指挥西北都督府这个庞然大物整改的空想性既然自己亲自去巡视都能被蒙在鼓里,坐镇顺天来彻查西域内情又怎么会是现实的呢? 最终,担子落到了曹锟肩上昌德为了尽快解决西域问题,授予曹锟经中央审批同意后任免官吏的权力,即。

加封曹锟为黜陟使让曹锟来揪出西北都督府和西域驻屯军中的败类,同时借助中央锦衣卫对付锦衣卫西域分局那些叛徒,在昌德看来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内阁同样也表示支持,但提醒皇帝“仲珊(曹锟的字)亦非善类”,“勿忘唐末藩镇割据旧事”。

面对如此棘手的任务,曹锟不敢打草惊蛇,却将目光投向了关陇总督赵尔巽西北都督府和陕甘两省官僚的交往自明俄战争后便甚为密切,而章高元案毫无疑问也殃及了不少关陇官僚1912年6月,曹锟秘密出访西安,与赵尔巽交换了意见,后者也乐意给予曹锟支持。

在他看来,借西北都督府的名义办事,可以在尽量不得罪乡村勋贵的基础上做到他想办到的事最终,双方拟定了一份口头的君子协议,即是将关陇总督纳入西北都督府体系来,其下的陕甘两省的行政机构也将逐步融入西北都督府行政序列,双方在接受皇帝领导的基础上在大方向上共进退;作为

没等曹锟返回伊犁,他就在西安到兰州的列车上收到的昌德发来的电报皇

在随后的第二份电报中,内阁建议双方仍然保持互ZQ、财ZQ和任免权之外,他在短期内不会更进一步。

曹锟的如意算盘很简单,即便西域和关陇不能中短时间内被整合到西北都督府框架下,也可以通过经济一体化来达到实际上的联合由于他和赵尔巽之间的协议没有时间限制,他大可以先处理内部问题7月24日,从中央调来的特派队秘密抵达了伊犁,很快开始了行动,效率之高令人震惊。

仅仅四个月之内,西北都督府超过四百名大小官员和西域驻屯军约两百名军官被停职调查,锦衣卫西域分局更有近三分之一的成员从人间蒸发少数准备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甚至与俄国人取得了联系,没等拟定行动计划就被一网打尽。

曹锟在明面上宣读着皇帝和内阁的决定,不断地褫夺官职和名号,并从内地引入一批新鲜血液补充空缺在台下的曹锟又扮演着一副人畜无害、迫不得已的样子,以免背负“朝廷狗腿子”的骂名,成功地在剩余的官僚当中建立了亲切感。

为了获取西域驻屯军的信任,曹锟除了拉拢剩余的高层军官,便不遗余力地做中下层军官和士兵的工作,努力塑造善待部属、爱兵如子的形象例如在寒冬中以私人资金购买皮毛耳套、皮靴赠送官兵;颁布《西域驻屯军赡养条例》,为需要赡养父母、养育子女的官兵发放津贴,若官兵直系亲属去世,将报销路费,并给予一次性资助;军yi院向官兵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优待,大部分yiliao服务只征收象征性费用;服役满五年的官兵还可以以低价购买城市中的住房,或是补贴其在农村中建新房的费用;改善退伍官兵的待遇,其权利与现役官兵一致……尽管支出见长,军队中的风气却日益改善,志愿入伍的人数也节节攀升,退伍官兵的晚年也有一定的保障。

如果说1912年和1913年是令西北都督府和西域驻屯军大部分人神经紧绷的两年,那么1914年则给予人们稍微喘息的机会西域铁路的竣工标志着西域不再是帝国封闭的角落,西域和关陇的距离被进一步拉近西域铁路衙门在解决善后事宜后宣布解散,迪化办事处的许多官员也受曹锟的邀请参与了盛大宴会,回京后在朝廷上又说了不少好话。

更令人欣喜的是西北地区的风调雨顺带来了巨大的丰收,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均创下新高,乡村勋贵们的生活中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氛围 曹锟终于有机会落实他两年前与赵尔巽达成的口头协议——至少是一部分西北都督府和陕甘两省分别派出代表团,在肃州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会谈,最

官营企业)采购不低于50%的所需材料,而关陇也将对收购西域出产的农牧业产品和矿石予以补贴;严格约束内地民营垄断资本在西域或关陇的投资,内地向西域或关陇投资时,成立的企业中本地财团(尤其是西北银行)控股必须占30%以上……

现的长袍马褂是明帝国东北地区的改良传统服饰,因东北经济发达而在西北地区流行)

昌德皇帝和内阁这次没有插手协议的签订与实施(当然也有锦衣卫的严密监视)从长远来看,ZY丰富的西域势必会与距离相近的关陇形成互补关系,推动双方的共赢同时,西北的经济整合也有利于调整全国的经济空间结构,缩小制造业的东西差距,形成更大的竞争力,对付日益膨胀的华北、东北垄断资本集团和江南的离散型轻工业财团的无序扩张。

当然,许多抗议的声音在协议出台后纷至沓来,其中不乏曹锟家乡天津的资ZY也能用于建设关陇乃至内地。

西域的煤炭、棉花和羊毛产量在巨额投资下连年攀升,1917年相比1914年分别增长了106%、85%和74%;同样扩张的也有关陇地区的企业,通过与西域贸易赚的盆满钵满的关陇企业家(其中许多本身也是乡村勋贵)不仅因优惠政策占据了本地市场的优势,还将触角伸向临近的山西和四川。

一列满载货物的火车正在西域铁路上疾驰,摄于昌德廿八年(1916年) 1915年,西域和关陇的来往到了火热的地步,西北银行已经不能满足政府参与投资的力度因此,成立更为庞大的西北联合银行的呼声越来越大在财户院的协调下,原西北银行再次兼并了西域农业银行、宁夏银行等地方性官营银行,收购了宝鸡钱庄等民营银行。

股权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相较于章高元时期大规模的私有化,西北都督府和关陇地方政府占比上升到30%强,同时国家银行也占有30%的股份,私人股份占比由西北银行时期的57%下降到20%1915年8月16日,。

西北联合银行宣告正式成立,成为西北地区举足轻重的金融力量紫禁系人物梁士诒被任命为行长,这也增强了建制派在西北的实力 梁士诒在财户院的授意下开展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使西北联合银行在业务水平和管理模式全面向东南沿海看齐。

同时,西北联合银行也顺应西北发展要求,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刺激西北进一步繁荣同时,西北联合银行开展业务下沉,在中小城市设立营业点,针对家庭农场和牧场开展业务,也促进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

西域的电气化起步之后,对于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的需求便节节攀升西北都督府在此之前设立过相当数量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但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为了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同时便利工程师“滚雪球”式的发展,西北都督府在曹锟的建议下。

成立了圣德工业技术学院,本部设在迪化,并在伊犁和喀什分别设有分校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圣德工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八大类方向的课程,采用沿海地区的先进管理模式,并以高薪从内地请来教师,斥巨资设立了附属实践基地。

对西域民族大学的拨款也增加了近一倍,校区进行了扩建,同时师生规模也在扩张在西北都督府文化教育司工作人员的努力劝说下,不少西域部族上层的孩子都进入了大学,接受新文化的熏陶,更加强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仲珊(曹锟的字)经常说,自己就是一个推车卖布的老粗,什么都不懂,大学得靠教授。

只要他在该校(指西域民族大学),就常在教授休息室等候,以问候下课的教授教授的工资都奉仲珊之命用红纸包好,用托盘呈送给教授——《曹仲珊在西域》,迪化出版社 随后,圣德工业技术学院更是作为西域教育改革的领头羊,推动初等和中等教育发展。

1916年2月,西北都督府文化教育司在仿效关陇教育改革的基础上,针对西域现状对教育指导思想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严格贯彻“四化”方针截止到1921年,西域小学毛入学率达到52%,初中毛入学率达到27%,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大量的教师从内地赶来,极大地改善了西域教育的师资队伍,使得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黄沙百战:西北军在大战中摘要 1918年 明帝国参加一战,加入协约国 曹锟因精神状况不佳请辞,未获批准,冯玉祥代理事务 1919年 西北军观察团前往欧洲 部分西域驻屯军和关陇军远征伊拉克 1920年 青马脱离甘马自立

正当西域和关陇发展日新月异时,遥远的欧洲的局势却急转直下欧洲各国之间的猜忌与矛盾日积月累,形成了势同水火的两大阵营巴尔干火yao桶被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冲突点燃,熊熊烈火很快烧遍了整个欧洲4月7日到5月10日之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各国陆续被最后通牒和同盟协定拉下了水,大战就此爆发,随后北美、北非和西亚也沦为兵戈相见之地。

在世界的另一头,明帝国和她的帝国体系得以暂时置身事外,通过向交战双方贩卖军需物资大赚一笔然而这种隔岸观火的情况没能持续太久,仅仅一年后,也就是1918年10月,航行在地中海-印度洋航线上的明帝国货运船只福丙三一八“高升”号在航行到东地中海海域时,被一艘英军巡洋舰无理扣押。

随后在压倒性的民间要求开战的呼声和主战派的推动下,明帝国于1918年11月10日正式宣布加入协约国,对英国为首的同盟国诸国宣战大战的规模也达到了顶峰 与此同时,西北大都督曹锟遭受了巨大打击——他最疼爱的长子被疑似大同党激进分子杀死。

在长时间的紧张工作后,曹锟的精神状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性情大变的他时而沉默寡言,时而兴奋至极在短暂的清醒时光里,曹锟以身心俱疲为由请辞,却未能获得昌德皇帝批准,这使他一直到大战结束后才摆脱了煎熬的折磨出于现实考量,皇帝允许他在家修养,仍然保留官职,但具体的事宜则交由保定将领冯玉祥代理。

冯玉祥此前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担任校长一职,与陆军各派都有良好的关系,在西北军官团中更有不小的名望 话说回来,明帝国庞大的海军在参战后迅速击溃了同盟国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军存在,并在周饶和印度节节胜利南方的明军从缅甸进入孟加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达卡,接着沿着恒河而上,席卷了几乎整个恒河流域。

同盟国在南亚的失利已成必然与此同时,西域驻屯军和关陇军应明政府要求,于1919年4月10日派出观察团,或是借道俄国,或是走海路,分别赶往欧洲战场的东西两线;明帝国其它地方军队也分别派出了各自的观察团

整装待发的西北军观察团警卫队,摄于昌德卅一年(1919年) 西北军这支观察团的组成十分耀眼,由昌德皇帝的侄子,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庆亲王朱眷堔率领,包括日后的西域驻屯军第四镇统制佟凌阁[10]、第五镇管制张维玺、关陇军第二师师长闻承烈、第八师师长郭坚等人。

朱眷堔等观察团大部前往东线战场,主要出于熟悉老对手俄国陆军的实际情况和增加对现代化条件下宽大战线作战的认识受限于极其糟糕的交通条件和危机四伏的俄国社会环境,观察团行动极其迟缓当他们于1919年8月8日抵达莫斯科的时候,遇到的却是俄国人的冷眼相待。

前来接待的除了明帝国驻俄大使外,就只有沙皇政府中几个无关紧要且智识短浅的文官和好吃懒做且视财如命的武官这也毫不奇怪,明俄两国长达数个世纪的矛盾根深固,并非是一次并肩作战就能化解的 一行人并未在压抑的莫斯科停留多久,很快便赶赴前线。

而在前线,观察团看到的是一个行将就木的帝国的艰难挣扎“在一马平川的东欧平原上,俄国人正试图用血肉堆砌防线,阻挡德军的进攻步伐即便他们取得了对奥地利帝国的数次胜利,在这里也看不到俄军高昂的士气看得出来,俄国人将我们安排在了他们精锐部队负责的防区,以留下正面印象,却仍然对我们处处设防。

”“面对德军灵活的渗透进攻和战车突击时,俄国人似乎只会呆板地依托阵地展开消极防御,这使得他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俄国人的反攻在交叉火力和阻拦射击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散兵线战术与1885年明俄战争相差无几,步炮协同更是糟糕透顶,就好像他们在这十几年停滞了一般……即便是俄军的精锐部队,自动火器的比例也低的可怜,士兵的伙食和生活与军官相去甚远,相互之间根本谈不上团结……基层军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理解上层指令,而上层又常常朝令夕改……”

“腐败充斥着俄军的方方面面,克扣军饷的事情已是司空见惯,倒卖junhuo更是屡见不鲜通过关系跻身高层的将领时常发布一些令人手足无措的指令,有时只是为了给沙皇和贵族们留下个好印象就草率地改变作战计划……通讯安全更是无从谈起,截至目前仍大约有五分之一的明码通信,无线电报的密码常年不变,作战计划几乎成为透明。

”“当1919年即将结束之际,俄国后方传来的,除了一如既往的呆板僵硬的行动指令,还有许许多多令人不安的消息正如已经倒下的奥斯曼帝国,被称为‘西亚bing夫’的古老帝国,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交织之下很快分崩离析;有着‘民族熔炉’之称的奥地利帝国已经陷入人力匮乏和社会动荡之中,前线的受挫无可避免地将失败的情绪传播到后方。

俄国很可能也将步其后尘,成为下一个被淘汰出局的选手”“不敢想象,如果我们明帝国不进行全面改革,而是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话,是否会在这个新的时代沦为‘东亚bing夫’……因此,飞行器、铁甲战车、自动火器、运动作战和纵深防御似乎是这场战争给我们观察团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西域驻屯军及关陇军联合军事观察团欧战东线记录》 郭坚 军机院内部参考资料

郭坚,时任关陇军第八师第三旅第二团团长,摄于昌德廿三年(1911年) 内忧外患的奥地利帝国在1920年3月31日退出了战争,瞬间分崩离析而试图收缩战线以挽救颓势的俄国似乎并未从中获利多少东欧春季的泥泞让俄军脆弱的后勤雪上加霜,甚至观察团有时也要忍饥挨饿,更别提黑列巴都难以保障供应的一线部队。

俄军的士气几乎降到了谷底,每时每刻都有逃兵出现,督战队的处决更成为了常态因此,夏季来临后德军的所向披mi就显得毫不意外,观察团提前撤离了岌岌可危的战线,避免被危险的溃军所裹挟 但即便他们抵达了斯摩棱斯克,情况也并未好转。

心力交瘁的沙皇政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亚和远东地区陷入无政府状态;南方的产粮区被愤怒的农民和分离势力搞得一片狼藉;各大城市的街头,“要面包不要战争”的示威正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倾向支持社会革命党与社会民主工党。

纸终究包不住火,明帝国的观察团如实记录了这一切他们取得了足够的情报和宝贵的经验,随后在逐步逼近的德军攻陷斯摩棱斯克之前撤离,由未建成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奔向新西伯利亚在路上,观察团又遭受了数次武装分子的袭击,所幸无人身亡。

果不其然,1920年7月5日,刚刚下车视事[11]的俄军最高统帅的尼古拉斯大公[12]在前线阵亡叔父的阵亡彻底摧毁了沙皇的战斗意志,次日后者宣布东线停火并开始与同盟国就停战展开谈判观察团在东线的所见所闻,回国后在军中引起了广泛的轰动,。

参谋们热情地学习起宽大战线作战和运动战学说,并激发了对战车应用的浓厚兴趣 观察团在西线也有少量人员,他们于1919年6月24日抵达图卢兹,随后开赴前线在那里,观察团同样受到法国人的冷遇,不过后者似乎无意掩饰自身的缺点。

西线漫长的胶着让坑道工事绵延数百公里,飞艇和飞机的身影也常常出现在天空当中尽管新的战争武器不断投入使用,战争的僵持却长期难以化解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开始采用渗透战术进攻,而法军则投入了新型战车作为反制,以压倒性火力作为支持的进攻也让观察团大开眼界。

“我们躲在顶部厚达三米的混凝土要塞中,似乎不用担心德军那庞大的齐柏林飞艇的威胁通过潜望镜可以看到,法国人的火炮正打出一排排弹幕,以期阻断德军进攻部队的前后联系但我们在烟幕中始终难以发现德军小股部队的行动轨迹,只看到零星的交火。

法国军官告诉我们,敌人为了避免自动火器的密集杀伤,已经开始采用由老兵组成的所谓‘风暴突击队’进行重点袭击,且常常得手”“从帕斯尚尔传来消息,那里已然化作地狱光气和芥子气被毫无顾忌地使用,持握火焰喷射器的战斗工兵正将一个个堡垒化为烤箱。

德国人的A7V战车正与法国的圣沙蒙战车搏斗,场面毫不逊色于康布雷战役”“徐进弹幕射击和烟幕投放似乎已经成为德军进攻的套路,他们的空中优势给法军的防守带来了很大麻烦有时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福克三翼机在阵地头顶盘旋,然后肆意地冲着地面扫射。

“——《西域驻屯军及关陇军联合军事观察团欧战西线记录》 闻承烈 军机院内部参考资料

闻承烈,时任关陇军第二师第一旅旅长,摄于昌德廿五年(1913年) 随着俄国退出大战,德国人得以从两线作战中腾出手来,但愈演愈烈的海上封锁已经让德国国内民不聊生,自顾不暇的英国也难以提供有效的支持西线的明帝国观察团目睹了法国新式飞机投入战场并夺回制空权的过程,深刻地意识到这种“飞行玩具”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而协约国也依靠更强大的火力压制了德军随后在1921年的春季攻势中,孤注一掷的德军并未能完成夺取巴黎的战略目标,以巨大的代价推进了屈指可数的距离已是强弩之末的德军随后便在协约国的全面反攻中溃不成军,比利时回到了协约国的控制之下,而德国常年的饥饿与厌战情绪在前线惨败的刺激下爆发出来,演变为十月汉堡革命。

德国也倒下了 英国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观察团已经得到了足够的情报资料,法国人也不再欢迎这些东方人在军中长期驻守西线的西北军观察团也在1921年11月离开法国,于次年3月底回国他们在西线获得的有关周密计划、渗透战术、空地协同和优势火力等

方面的知识日后成长为明帝国军队中一种全新的学说本已水乳交融的关陇军与西域驻屯军在并肩作战后逐渐趋于合一,军官团中对于协同指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西北军派出的不只有军官观察团,更是直接派出了参战部队由于明帝国朝廷对于参与欧洲战场不感兴趣,绝大部分参战部队都派往了西亚。

那里的气候和地形与西域类似,西域驻屯军和关陇军与其他明军相比更有如鱼得水的感觉1919年2月,远征军从伊犁集结出发,借道俄属中亚和波斯(波斯政府在威逼利诱之下在此之前给予了协约国军事通行权)赶赴两河流域。

受限于极其恶劣的交通条件,这支由西域驻屯军和关陇军中精心挑选组建的一万人远征军在路上耽搁了整整五个月,一直到1919年7月底才抵达了伊拉克境内

西北军远征军在巴格达郊外,摄于昌德卅一年(1919年) 此时奥斯曼帝国已是穷途末路,控制地区也在急剧萎缩奥斯曼军队中的大规模起义已经将仅有的防御力量逼入死角,阿拉伯的姚雨平也在领导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大起义。

明帝国在西亚的战略目标非常简单,即是建立在两河流域的实际控制,最好将伊拉克纳入势力范围 明帝国的远征军在进入伊拉克后受到的抵抗简直是微乎其微,所到之处难以见到奥斯曼军队的身影然而,当他们抵达被阿拉伯起义军控制的巴格达时,却被拒之门外。

远征军指挥官韩多峰派出信使建议阿拉伯起义军和平交出巴格达,等到的却是果断的拒绝经过向上级的请示之后,韩多峰于1919年8月初下令对这些“乌合之众”进行一场“军事演习”,集中兵力向巴格达城内发起进攻但正如明俄战争迪化巷战中俄军的遭遇,低估阿拉伯起义军士气的明帝国远征军遭遇了接连的挫折,在城中寸步难行,后勤补给线也被切断。

当奥斯曼帝国于8月10日宣布退出战争时,大受鼓舞的阿拉伯起义军展开了全面的反攻,远征军损失大量人员装备,只能仓皇撤出巴格达控制巴格达的战略目标已化为泡影,远征军没有想到的是,阻击他们的阿拉伯起义军恰恰是阿拉伯的姚雨平将军支持和训练出的生力军。

为了最大化在中东的战后收获,明帝国朝廷决意把与阿拉伯起义军发生冲突的责任归咎于远征军“不明情理,擅自行动”,并将远征军指挥官韩多峰撤职以表“歉意”,姚雨平将军更是成为了明帝国陆军一颗耀眼的明星,得到了皇帝本人的接见。

最终,在明帝国官方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下,新生的伊拉克和明帝国之间一度发生的“小小矛盾”似乎也灰飞烟灭了,取而代之的是“明伊友好万年”的口号而勇于抗争的伊拉克也免于沦为明帝国体系下“藩国”的命运,得以在战后以独立地位游走于世界舞台。

在大战期间明帝国境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新的政治势力悄然崛起关陇总督赵尔巽专心于整顿经济,为明帝国参与战争全力筹集物资,却丝毫没有注意青海正在遭遇一场变故羽翼渐丰的马麒愈发不甘屈居人下,趁着甘马被西域铁路沿线骚乱牵连,见机在1920年宣布脱离马安良自立门户,“青马”派由此正式形成,与马氏另外两家分庭抗礼。

为了后方稳定,赵尔巽承认了马麒对青海的管制,条件是服从中央政府领导并不得私下与外部势力来往马麒借着战争期间和战后数年迅速壮大势力,其家族成员也多在当地任职,青海几乎成为独立王国

“青马”派系一支精锐骑兵部队,摄于昌德卅四年(1922年) 无论如何,明帝国已经登上了黄金时代的巅峰,她的亿兆子民都在奋力向更好的明天进发大战的经验促使明帝国陆军在战后的数年里创造力的迸发,许多新装备、新战略和新学说的研发都受到大力支持。

西北地区的两支军队,正在摆脱旧时代军队的桎梏,共同走向希望【未完待续】告示招巨大多代码人员(时间充裕就行,不用你会写 我们可以教),招美工(时间充裕,会用PS)、巨大多国家设计者(伊比利亚地区、北欧地区、南欧地区、东欧地区、南亚地区、中东地区,北美地区和南美地区、东印度群岛、周饶/澳大利亚地区、以及明国本土)要求有充裕时间。

加QQ群:707607655,以进一步咨询加入制作组的问题

新讨论群入口参考^喀什、英吉沙、叶尔羌、和阗、阿克苏、库车、乌什^OTL克拉玛依附近^Mikhail Grigoryevich Chernyayev(1828~1898)^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 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Куропа́ткин(1848~1925)

^即OTL鄂尔多斯^即Central Kingdom,惯用写法

官员新到任^即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罗曼诺夫·尼古拉斯大公(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Романов)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