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岁大师哈耶克,还能教给我们什么

新鲜事 admin 2023-06-08 14:31 54 0

124岁大师哈耶克,还能教给我们什么5月8日是经济学家大师哈耶克的生日,他出生于1899年,2023年5月刚好诞辰124岁那么多年过去,为什么那么多人还要重读哈耶克?哈耶克出生在维也纳,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大家知道,奥地利学派的大师米塞斯,是他老师他的背景,则与另一位奥地利学派大师熊彼特有点像两人都在维也纳接受最好的教育,奥匈帝国一瓦解,又从精英成为流亡者,最后,又都在英美世界成名不过,和熊彼特不同,哈耶克是犹太人,而且帝国解体的时候,他尚未成年。

少年时代,他刚刚目睹犹太精英最后的好时光,就失去了这种眷顾当时,在多元主义的思潮之下,这些精英尤其犹太精英都是奥匈帝国公民,也得到相应保护随着帝国解体,他们也随之被抛弃1918年,帝国战败之后,维也纳新政府尝试了社会主义实验,通胀严重,半年物价上涨70倍。

哈耶克一家深受其害,甚至没钱让他去德国留学到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同年,哈耶克加入英国籍

这些经历,很自然影响了哈耶克的观念,使他对计划经济思潮,终身抵触1947年,他发起一个新自由主义学术团体,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朝圣山学社知名学者波普尔、米塞斯、奈特、弗里德曼等,都是成员私人交往中,哈耶克个性温和。

但一涉及理念,他会执拗地坚持在经济学史上,他给人一大印象,就是好辩三十年代两场经济学大辩论,他都参加了第一场,是社会主义是否可行的辩论第二场,是他和凯恩斯关于经济的大讨论第一场,他是助攻第二场,他成为主力。

哈耶克一辈子,最大理论对手就是凯恩斯1931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邀他讲学看似讲学,背后目的很明确,就是作为对抗凯恩斯的qiang手他1992年去世前,还说最大遗憾就是没彻底清算凯恩斯主义从身材来看,哈耶克和凯恩斯都是巨人,超过1米8。

哈耶克比凯恩斯年轻16岁但哈耶克看起来比较学究气,一辈子都给人中欧知识分子的感觉,总是丝框眼镜,搭配粗花呢外套说英语,也有伦敦雾一样浓厚的口音两人论战很有名,但误解也不少表面争论的是经济,往深里看,其实是关乎文明前景的更大问题。

众所周知,争论背景是大萧条经济危机一来,失业无处不在,各国应对各有不同苏联纳粹这样的经济体,依靠计划模式,将国家变为一个经济军事机器一度,经济竞争的天平,向这些国家倾斜这时,主张自由竞争的英美世界,反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于是,在这样的危局之中,凯恩斯出现了他的主张是扩大投资对此,哈耶克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大萧条的原因就在于政府为什么?政府和中央银行背后,也是人他们过去太想维持经济繁荣,执行过分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结果呢,造成一时的人造繁荣。

最终,一切都有代价这样人为维持的繁荣中,ZY存在很多错配,最后导致了经济危机在第一步,政府已经错了如果为挽救危机,政府再大力介入,更是错上加错如此一来,必然会剥夺人们的经济自由这场辩论为什么那么受关注?答案是战争。

两次世界大战改造了世界,也使得人们重新思考与评估各种制度这场三十年代的大辩论,影响了数亿人的生活,被认为是历史上最经典最著名的经济学决斗辩论的结束,不意味着分出胜负围绕两人观点,后人也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对两人的辩论的不同解读与发挥,几乎贯穿了随后的整个现代经济学史。

一般认为,两人辩论,客观上对哈耶克更有利因为凯恩斯名气大,哈耶克也沾光出名了但实际上,凯恩斯也收获不少从辩论中,他汲取了强大的斗志,产生了理论创新欲望凯恩斯宏观经济学鼻祖的地位,主要凭借1936年出版的《通论》。

《通论》引发学界内外轰动,引爆了凯恩斯革命看起来,全书没直接提哈耶克但实际上,不少地方的辩解与说明,都是针对哈耶克的批评有学者对通论做了不少文本研究,就认为哈耶克凯恩斯论战是《通论》最重要的推动力《通论》的巨大成功,显得哈耶克有点寂寞。

到30年代末,大家完全忘记了他甚至,哈耶克的一些得意门生,也皈依凯恩斯,比如著名经济学家卡多尔与希克斯当然,他也没闲着在寂寞中,哈耶克埋头工作四十年代,哈耶克完成自己的重要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其中,他对大政府主义展开了深刻的批判,指出当大政府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剥夺公民自由,那么,社会离奴役也就不远了。

这本书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他的命运《通往奴役之路》很畅销,哈耶克的名气走出经济学圈不过你可能想不到,就因为太畅销,也让他遭遇很多非议一些学者觉得,专业学者不该写这样的畅销书结果,哈耶克因此没获得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席位。

无论怎么说,两人交锋的结果,是各自交出不同的理论体系这给世界留下了巨大遗产两人虽是理论对手,私下交情却不错,在伦敦遭遇纳粹轰炸的时候,凯恩斯还特别邀请哈耶克来剑桥小住,躲避炮火可见,两人维持了中国人所谓的君子情谊,这在公共辩论中其实一种非常珍贵的品质。

甚至,两人观念上的鸿沟,也不是不能调和凯恩斯读完《通往奴役之路》后,写了封信给哈耶克这是一封表扬信,强调他们两的分歧,只是在哪里划下界线的问题,哈耶克可能大大低估了中间道路的可行性 :“你赞同必须在某个地方划下界限,也赞同逻辑上的极端是不可取的。

但是你从未向我们说明在哪里、怎么划下这条界限诚然,你我画线的地方可能有所不同我猜,照我的观点,你大大低估了中间路线的可行性”

那么,凯恩斯与哈耶克的中间道路,或者政府与市场的中间道路,到底有没可能性?这是永恒的问题其实,我认为应该存在当经济正常运行时,政府不应该过分介入经济,最大幅度地保护民间的经济自由当经济出现危机时,必要的出手是需要的。

多年来,公众对二人态度,如同钟摆般摇摆当危机来临,往往求助凯恩斯,一旦经济平和,哈耶克又占上风两人分歧,本质上是世界观的分歧凯恩斯是个乐观主义者对于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比较务实灵活很自然地,面对困境时,他主张政府应该出面,撑起经济。

哈耶克,则是一个怀疑论者他有清醒的悲观态度,把理念看作不可动摇的信仰比如凯恩斯说 “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的”哈耶克就批判说,这句话的信徒,遇到洪水滔天那一刻,会自食其果英国思想家柏林说,学者分为狐狸和刺猬两类。

狐狸几乎无所不知,刺猬仅钻研某一领域以此而言,哈耶克类似刺猬他一生做的唯一大事,就是捍卫自由市场他早年的书,比如《货币理论和商业循环》《物价和生产》等,往往是从价格与商业周期等经济学角度,去批判计划从《通往奴役之路》后,他的兴趣开始转移,不仅局限于经济学。

后来,哈耶克陆续出版了《自由宪章》《致命的自负》等名著他的视野,已经从经济学转向了政治哲学和心理学,从而能以自发秩序等观念,去论证市场的必要你看,从青年到晚年,横跨几个学科和不同角度,哈耶克还是没变,著作的轴心,始终是捍卫市场。

在大陆,哈耶克更多被当作经济学家在台湾,他被翻译为海耶克,更多被当作政治学家这都有道理,无论经济学还是政治学,他都为自由呼吁至于凯恩斯,他更类似狐狸,立场总在变化他的名言就是,当事实改变,观点自然随之改变。

不过,哈耶克有自己的分类他说学者的头脑有两种:一种是“记忆型”,可将自身专业知识完美掌握;另一种是“糊涂型”,长处不在记忆,而是将知识形成新框架哈耶克自认属于后者他说自己常常记不住专家们据说了如指掌的事情,“我记不住在别人看来一目了然的答案,于是我经常不得不为某个在头脑更有条理的人看来并不存在的问题思考出一个答案。

”也正因此,他所得出的无论什么新见解,往往都不是依靠记忆或者重复,而是他付出痛苦努力重建论证的结果这种分类,其实隐含了哈耶克思想的底层逻辑——真正重要的知识,是分散的,不可能集中在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头脑中。

因此,从知识论的角度去审视人类秩序,中央计划必然无效能将人类融为一体的,只能是彼此依靠的市场秩序我最早读到哈耶克,是在大学本科时候最大感觉,是他真幸运,活得真长你看,他不仅经历了一战二战,还经历了凯恩斯主义的高潮与低潮。

其中很多年,他也很寂寞,几乎没人关注,晚年一度有临床抑郁症幸好,他等到了自己的胜利时刻,在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家奖,英国撒切尔夫人等领导人,更把他当作导师,他甚至活到了目睹苏联解体一幕哈耶克人在1992年离去,但是他的思想却没有离开。

当下ChatGPT之类技术诞生,让不少人惊呼人工智能的到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老常识失去价值,相反它们可以让我们不会过分迷失在新的诱惑之下正如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所言, “我觉得旧时代智能(old fashioned intelligence)比人工智能更有效”。

今天,哈耶克在华人世界仍旧影响巨大不少师友,这几年都在号召重读哈耶克哈耶克为什么还不过时?我想,最大原因在于他点出了关键事实:人类社会如果要良性运转,必须要依赖自由市场对了,台湾大学附近有个茶馆,叫紫藤庐。

有一次雨夜,经济学者柳红带我去过这里,曾是台湾自由主义者的聚集地据说,龙应台也常来最早的主人周德伟,是哈耶克的亲传弟子他翻译过哈耶克著作,为普及其思想作出不少贡献如果你去台北,不可错过50本好书,一生的通识课

你和别人的差距在认知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