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卫星视角 看美丽中国(从卫星上看中国绿化情况)
制图:耿维成、孙小龙 供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编者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总结
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五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本版推出特别策划,通过呈现我国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展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出的稳健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近年来,气象部门积极利用风云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及产品,发挥静止卫星和极轨卫星多星组网、协同观测的优势,对我国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动态监测评估。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十年来,黄河、长江流域以及秦岭、三江源、黄土高原、东北地区、京津冀地区、毛乌素沙地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充分展示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 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专家介绍,2012—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向好趋势,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较2021年增大0.8%,为2012年以来第二高值;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优和良的区域面积占比达到49.5%,为2012年以来最大值。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012—2022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整体呈上升趋势其遥感指标表现为,标识植被覆盖度的全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正值越大,代表植被覆盖度越好)呈增加趋势,多年平均涨幅为0.4%,2022年与2012—2022年平均值相比,提高2.7%。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长江流域植被覆盖总体好转2012—2022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整体呈现逐年向好的发展趋势归一化植被指数2022年达到2012年以来第三高值,与2012年相比提高4.8%2021年,长江流域遥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达到连续监测11年来最大值。
“有利气象条件和有效生态保护修复措施是黄河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向好的主要原因”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专家分析,其主要表现一是温度呈升高趋势,如黄河流域在近60年气温增温幅度约为0.03摄氏度/年,2022年平均气温为10.5摄氏度,较历史平均值偏高0.7摄氏度;二是降水量呈微弱的上升趋势,黄河流域2022年降水量为477.7毫米,接近常年同期。
温度偏高,降水偏多,为植被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水热条件与此同时,近年来长江流域沿江各地实施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和水污染治理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有效促进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提高提供了重要支撑。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012年以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为优的区域面积较2012年增加约15%,较差区域已全部提升至中等及以上,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监测显示,2012年以来,三江源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为优的区域面积较2012年增加约5%,较差区域已全部提升至中等及以上,三江源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 中国气象局2022年发布的《2021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显示,荒漠化地区大部地表生态持续向好。
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近年来,毛乌素沙地生态状况逐渐向好对此,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孙小龙认为,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一方面与西北暖湿化自然气候趋势有关,毛乌素沙地区域降水有一定程度增加,有利于植被生长。
另一方面,2014年,鄂尔多斯市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对沙漠、沙地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在两方面因素作用下,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度逐年增高 专家支持: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韩秀珍、周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