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治维新中那个欣欣向荣的日本会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日本明治维新后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日本前后并不是割裂的,并不是说明治维新之初日本就是和平的 日本向来都是一个有着浓厚尚武传统的的国家那个欣欣向荣的日本,也只是一个崇尚战争、靠战争掠夺来转移矛盾、从而实现自身繁荣的日本笔者认为,大概可以从日本国内的经济矛盾、明治维新以来的政治架构、日本的文化传统和当时的国际环境这四个角度,来分析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原因。
一、日本国内的经济矛盾 19世纪的世界,正是西方探索全球、兵锋相见,以武力撞开亚非拉各国大门的世界处在太平洋西岸的中国已于1840年在英国坚船利炮之下的国门洞开 ,这使日本的有识之士大为震惊尽管早在弘化元年(1844年),荷兰国王已致信幕府,告诫其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并忠告其开国:。
自从蒸汽轮船发明之后,距离的远近,已无多大区别;日本要想不重蹈清朝鸦片战争的覆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尽早开国[1] 可幕府将军仍然沉浸在日本独居东海,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之中,无法自拔,拒绝开国但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和他的舰队并不关心这些,他此行的任务有二:1.打开日本国门,将其作为前往中国的太平洋航路的中继站;2.保护在北太平洋上频繁往来的捕鲸船。
嘉永六年(1853年)六月,佩里率舰队于东京湾浦贺登陆,向日本递交国书,要求日本同美国建交通商嘉永七年(1854年)三月,佩里再次率领舰队,一直深入东京湾内的横滨,迫使幕府签订了《神奈川条约》(《日美亲善合约》),开放下田、箱馆两个港口,并允许在下田驻派领事。
此为”黑船事件“,即日本开国之始
美国海军登陆横滨
美将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图
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久里滨,佩里公园,纪念碑上有前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伯里上陆纪念碑”日本人将当年逼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入侵者当作恩人,并每年举办”黑船祭“来纪念佩里促使日本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这也是日本人慕强心态的一种体现,下文将会分析
“黑船祭”宣传图 同年,英国、荷兰、俄国先后同日本缔结所谓《亲善合约》,增开长崎口岸在19世纪中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从自由竞争向提过注意阶段发展的条件下,被迫”开国“的日本首先面对的便是来自西方列强的政治、军事、经济乃至文化心理上的强大压力和民族危机。
面对危机,日本的维新志士高举尊王攘夷之旗帜,开展了倒幕运动,迫使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大政奉还“1868年,明治天皇在维新志士的拥护下登基即位后的明治天皇随即亲政,立誓”求知识于世界“,[2]并随后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以求:
1.力图修改幕末与列强缔结的不平等条约,”恢复已失之权利,不受凌辱侵犯“,”确立与列国对等之基础“;2.考察、研究“欧美各洲开化最盛之国体、诸种法律、规则等实务”,以及可供日本“采用”的方法一言以蔽之,“凡是对我国有益之事,概当研究、熟览”。
[3]考察完毕的岩仓使节团发现,煤铁生产乃是欧美各国“雄飞的物质基础”大久保利通在从伦敦致大山岩的信中说:“为巡览英格兰、苏格兰的名迹,四方跋涉......其工厂之盛,比前所传闻者更多,每到一地,黑烟冲天,无不设有大小工厂,由此足已知晓英国富强之所以也。
”实可谓“百闻不如一见”[4]由此已基本可以表明:西方社会的工业发达之景与社会富强之貌,给出访的仓岩使节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打算将西方资本主义移植于日本 随后,日本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以“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为核心的近代产业革命。
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产业革命无疑是相对成功的,它使日本初步完成了近代工业化,这对应了题目中的“欣欣向荣”但近代工业化带来的特征便是:规模化生产,批量进口,批量出口对于日本而言,这并不完全是好消息日本国土狭窄,资源贫乏,生产技术落后,市场规模较小,仅凭日本国内市场,是完全不足以支持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的。
此外,人口激增、经济作物挤占粮食生产、农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也都严重困扰着日本政府日本政府在国内经济矛盾激化,走投无路之时,便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尚处在农业阶段的邻国中国、朝鲜有着极多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这为日本提供了极佳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但正常的贸易往来却难以满足日本的狼子野心,日本政府便力图以军事力量来抢占资源和海外市场可以说,日本有着极强的扩张动机,以求解决自身内部经济矛盾二、明治维新以来的政治架构 除了寻找经济体之外,岩仓使节团一行还找到了所要追求的政治体制——德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马克思认为当时的德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5] 但这对岩仓一行有格外的吸引力他们认为,德意志帝国,。
”有酷似我日本之处,研究德国之政治、风俗,比研究英法之事更为有益“[6] 因此日本决定以德国为”文明开化“的标准,而德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封建军事传统,模仿德国的日本自然也会具有相似的弊病:封建性、专制性、军事扩张性。
在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架构中,无论是天皇、元老、军部还是藩阀都具有或曾具有过凌驾于宪法和政府的权力比如东京大学法学教授穗积八束、上杉慎吉便主张”天皇即国家“,他们的著作被奉为权威;军部利用特权强化对国家政治的操纵;元老们亦通过自身影响力及代理人插手国事,并最终影响、左右天皇的意志。
可以说日本这种具有极强专制性的政治体制,是对日本发展并不充分的资本主义的一种补充总体来看,本国资本主义发展越充分,资产阶级的力量越强,自由贸易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越完善,则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化程度就越高,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越能发挥其作用。
反之,如果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则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民主政治体制作用缺失所造成的功能缺口,就会由尚未转变为资本主义要素的封建要素所填补替代,以维持国家经济与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
由于日本政府作为一股占据主导的经济力量,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自上而下地发挥了明显而强力的作用,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仓促而不充分的,自由市场的体制不够健全,而官僚与民众亦缺乏由自由经济和民主政治滋养的民主意识。
列个式子,如果将19世纪中叶的英国的民主政治成分视为100%,100%民主政治=英国资本主义政治体制那么明治宪法颁布前后的日本的民主政治成分可能才刚过半,剩下的成分是封建政治成分,55%民主政治+30%封建专制政治+15%军事专政=日本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注:民主成分指民主体制及其运行状况,以及人头脑中的民主意识;封建成分则指的是政治体制中的封建运作方法及人头脑中的封建意识;军事成分可自由转换,并倾向于封建成分这个式子并不准确,但可以大致展示出日本民主政治的一些情况。
此外由于日本民主政治体制自身的缺陷,那45%的封建政治成分将占据政府部门的主要职位,并作出封建军事性极强的决策,主导日本对外的政策走向除了日本自身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条件外,由于武士出身的日本政治群体多具有强烈的自尊自大和皇国观念(也就是下文将提到的日本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日本宪政体制具有的专制性又将天皇、元老、军部、藩阀等权力群体的军事扩张意志急剧放大,使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至不可收拾。
三、日本的民族性格与文化传统民族性格是由一个国家的自然风貌和社会人情长期交融塑造而成的,每个民族的性格都是独一无二的仅以日本而言,日本深居东海,远离大陆,相对封闭,自古难以同外部交流;南北跨度很大,气温和降水季节差异很大,具有很强的海洋性,鲜明的四季变换,利于丰富自然与人文的多样性;夏季的季风带着充足的水汽,利于水稻生长,使得日本具备一定的经济自给的能力;漫长的海岸线,带来了众多的良港和美丽的海景;日本的自然环境称得上十分美丽。
但可惜的是,这些美丽的条件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古代实在称不上美好远离大陆,意味着难以同处于先进地位的中华文明交流;山地纵横,孕育了割据与排他的精神;极大的南北跨度与频繁的地壳运动,又给日本带来了数不清的火山与地震灾害;南洋吹来的台风,会给农作物带来极大的灾害,特别是春初精心栽培的水稻,刚到开花、结实的季节,袭来的台风,一夜之间就将半年的心血化为乌有。
为了避免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威胁,日本自古以来举行了各式各样的巫术和宗教仪式,而这些都在日本政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可以说,日本人是生活在美丽环境中的、脆弱而又封闭的人群生活在贫瘠封闭而又灾害不断的世界,人群高度集中却又无力对抗自然,这种环境之下孕育出的束缚与压抑,使得日本人在异常顺应强权的同时,行为方式变得颇为极端。
正如本尼迪戈特在《菊与刀》中表示,日本人 的矛盾性格是民族“最捉摸不透”的性格特点,她概括到:“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7] 总之,日本人天性就是敏感而狂热的赌徒,他们敢拿一切去冒险,包括自己的生命,因为在自然面前,他们经常一无所有而战争,正是攫取超额利益的表现 而在文化传统方面,日本亦受中国影响颇深,尤其是中国先哲所强调的“。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8]和“华夷之辨”,也就是尊王攘夷思想,对日本民族意识的兴起,影响尤其重要正如朱云影教授在《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中提到:“中国辨华夷的思想,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刺激国家意识的觉醒,过了某种限度,就成为后日日本军国主义的温床了。
”[9]日本正是超过了这种限度,将尊王攘夷的思想,演变为对天皇的无限狂热,最终形成了皇国史观,即把日本说成是“神的国家”,日本的国土等都是“神”给的;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说成是“自存自卫”和“解放亚洲”的“正义之战”;将为侵略战争卖命身亡者视为“为国捐躯的英灵”。
[10]这种观念是与日本人极端自大的一面相吻合的,也是极有渊源的 平安朝末年,武士崛起,平氏首先称霸,而后源氏取而代之建久三年(1192年)源赖朝于镰仓创立幕府,实施武家政治,日本自此进入幕府时代,天皇徒拥虚位,废立皆取决于大将军,国家实权完全落入武人之手。
自此之后,在百余年的武家黑暗统治时期,只有儒学的尊王思想,给了日本一线光明镰仓末年,后醍醐天皇召僧玄慧入宫讲《资治通鉴》和《通鉴纲目》,宣扬大义名分,当时一同听讲的,有日野俊基、北畠亲房等,他们大受感化,随即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勤王运动,终于推翻了镰仓幕府。
但不久又有足利尊氏崛起,与勤王派对敌,双方僵持不下后醍醐天皇据吉野,传四帝,号为南朝;足利氏据京都,另立光严帝,传五帝,号为北朝双方互相对立,凡五十年,史称南北朝时期南朝名臣北畠亲房鉴于勤王事业尚未能圆满成功,实由于尊王思想不够普及,所以发奋撰《神皇正统记》六卷,首先辨明正统与僭伪之别,尊后醍醐天皇的南朝为正统,以武人操纵的北朝为僭伪,这在日本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此书《开宗明义》章曰:大日本,神国也天祖开基,日神垂统,唯我国有之,异朝无比,故曰神国也[11]此书以日本为神国,以神皇一脉相传为正统,一面强调国家的尊严,一面强调天皇地位的不可侵犯,实开日本尊皇思想之先河,这也是朱子代表的正统思想在日本首次结下的果实。
此后几百年间直至江户时代,尊王贱霸之学者亦是不断涌现,如浅见絅斋、赖山阳、藤田幽谷等,皆高举大义名分之旗帜,鼓吹尊王思想尊王与攘夷是中国正统思想的二翼,江户时代尊王论既盛行一时,攘夷论也就应运而生但由于江户幕府采用朱子学为官学,儒学比于武家政治时期更加普及,一般学者对于中国文化无不五体投地地崇拜,以至于有学派明称中国为“夏”,日本为“夷”。
这种失掉民族立场的自卑观念,自然会激起思想界的反击,但这种反击却逐渐演变为了对史实的否认,成了过度的自大其中水户学派首先大声疾呼严内外之分,不能盲目地崇拜外国,如藤田东湖《弘道馆记述义》云:“神州(指日本)自神州,西土(指中国)自西土,彼指我为外,我亦斥彼为下。
西土之教,尤严内外之分,我资而用之,亦不可不正上下之别但就西土之教而论之,犹且然,况尊国体慎名分者,固皇朝所尤重耶!”水户学派本此精神修《大日本史》,竟抹杀事实,不承认隋以前日本朝贡中国的事实,谓:“彼史记我风俗,虚实相半。
至于载朝贡封爵等事,则古今所无”[12]在这种狂潮之下,自尊自大的风气渐渐弥漫日本学界,如山鹿素行便称中国为“异朝”,认为日本“自神代至今日正统一系”,“知、仁、勇三德本朝远优于异朝”,日本方可称为“真正之中国”;他又狂妄地以日本以外的国家为“四夷”,明言四夷“归仰投化”,都是“中华(指日本)文明过化之功”。
日本学者之夸大,不一而足 此种学风及其门人之影响传至江户后期,亦激起日益强烈的攘夷运动后来随着日本近代民族危机前兆的到来,日本人混杂着极端自大与危机意识的神皇正统思想,终于萌发出了军国主义的雏形如佐藤信渊
在《宇内混同秘策》中,便主张以神道教来“ 宇内混同 ”(统一世界),设计出了一个周密的入侵和占领中国的 “秘策”,提出日本要先攻取满洲,然后“ 经略 ”整个中国此文甚至预设了日本各地方政府的作战分工和出兵顺序,可谓日本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提出侵华方略的学术文章。
后至佩里访日及明治维新前后,空前的危机感刺激着日本好战分子和落魄武士们的神经,西方的坚船利炮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资本主义血与火的野蛮掠夺,使得他们把日本“文明开化”的近代化进程与侵略中国、朝鲜密切联系起来,公开鼓吹弱肉强食的强dao哲学,迫不及待地把侵略的设想变为现实。
吉田松阴在《幽囚录》中提出了“垦虾夷,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支那,临印度”的狂妄设想;西乡隆盛等人又重提“征韩论”,以求为在军事现代化改革中失去特权的旧武士牟取生计,解决国内不断严重的失业问题;福泽谕吉更是在明治十八年(1885年)提出了
《脱亚论》,声称:彼二国者(指中国和朝鲜),于今文明东渐之际,保全疆土尚力有未逮,若非突起智者义士,效法我朝,革旧弊,聚民心,则不出数年,彼定国将不国,自裂其土以供文明诸强分而食之[13]今之彼二国於我,有百碍而无一利,此乃我国之大不幸也。
[14]认为日本:唯今之计,我当决断,与其坐待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列,携手西洋诸国,待彼二国,则如西人即可,子不闻近墨者黑乎?是故,我国势必拒此东方之恶邻于心念也[15]如西人即可,也就意味着要通过武力的方式,来打开邻国的大门。
福泽谕吉此文仍对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影响巨大,而他本人也被认为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鼻祖 至此,日本人在开国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承受了西方施加给日本的武力与掠夺,然后又转手,把它施加给邻国,这既是日本人。
残忍好战的民族性格和尊皇自大的文化传统的体现,也是日本受资本主义全球掠夺的国际环境影响的直接例证此后至二战期间,日本虽然曾有过不同的声音,如石桥湛山提出的“小日本主义”(相对主张和平发展,认为保持军备、占领殖民地并不合算,成本大于收益,会使日本的发展倒退),但都影响不大。
后来随着“八纮一宇”、“大东亚共荣圈”等思想体系的进一步形成,日本遂踏上了军国主义万劫不复的深渊中去,给世界、亚洲各国和本国人民带来了极为深重的苦难四、明治维新以来的国际环境以上三个方面,已经说明了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内部因素。
但实际上,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并非是孤立的现象,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种子在日本结出的不成熟的果子 马克思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6]资本的扩张,从来都是野蛮而血腥的,这一点,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初期更是明显。
近代以来,伴随着资本在全球的扩张与累积,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犯下屡屡侵略罪行,数不胜数,如买卖黑奴、屠杀印第安人、驱逐毛利人等等,这些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在尚不成熟时的掠夺方式,因为此时资本主义国家尚无力以产品倾销来占领市场,同时也需要武力来打开他国国门。
武力掠夺虽然效率不高,但比起封建时代的贸易往来,仍然效益更高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壮大之后,资产阶级有能力巩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而不需要以军备生产来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然也就有只有很小的倾向选择军国主义。
因此日本同属资本主义国家,其国外市场的开拓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初期是一样的,都是伴随着血与火的只是由于日本在产业革命初期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使得国家资本和封建商业资本在日本向资产阶级国家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突出的。
主导作用这也使得日本经济和上层建筑保留了更多的封建性,为军国主义埋下了种子又由于日本政府为”富国强兵“而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军国主义的实现提供了条件,最终在国际环境战乱不断的影响下,面临民族危机并具备武力扩张和”神皇一统“传统的日本领导人,将日本引上了军国主义的不归路。
只是,日本人由于其残忍极端的民族性格和恃强凌弱的文化传统,在殖民国家中,也称得上是最残暴、最无人性的殖民掠夺者 可以说,在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下,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都会受其影响,并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路,纵使这条路可能是绝路。
总之,日本的军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产物,并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初,就由于时代的武力扩张特性、本民族文化武力征服和”神皇一统“传统、重点发展军事工业的情况而埋下了军国主义的种子,并在此后自身资本主义实力发展不充分、产业结构畸形、急需打开外国市场的条件下,由天皇、财阀、军部共同引向了军国主义的不归路,给本国、亚洲和世界人民造成了极为深重的苦难。
而讽刺的是,在明治维新百年之后的1968年,日本超过联邦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此后几十年间成为产品行销全球的发达国家,实现了日本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富裕繁荣明治的武士元老们妄图以武力征服来实现的“文明开化”与繁荣富强,却在二战后日本彻底战败的情况下得以实现,这证明了军国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和平发展科学出版社,武寅 等 译,381页。
^引自明治天皇率百官对天神地祗宣誓的《五条誓文》^《欧美使节事由书》,转引自芝原拓自等编:《日本近代思想大系》第12卷,《对外观》,17-26页蔓,岩波书店,1988^《大久保利通文书》第4卷,第467--468页。
转引自米余庆.日本近代初期的涉外政策[A].吴廷璆.日本近代化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1--22页人民出版社,1972^《特命全权大使美欧回览实记》,第3卷,第298页。
^美 鲁思·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商务印书馆 , 1990^引自《孟子·万章上》^朱云影:《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88页^引自百度百科^引自《神皇正统记·开宗明义》章。
^《大日本史》卷二四二“诸藩”^引自福泽谕吉《脱亚论》^同上^同上^引自《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