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陷入养老焦虑:我们攒多少钱,才能安心老去?(90后攒了多少钱)

新鲜事 admin 2023-04-22 11:25 58 0

制定

▲工作中的槽叔Q: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养老金问题的?A:我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体制内的大型保险公司工作,三年后离开了体制当时意识到社保养老金变少,企业年金也没有了再加上还有房贷、爱人即将生产,用钱的地方很多,我想给自己攒一个养老的保障出来。

当时又发现,网上关于养老金,鲜少有全面、成体系的科普,所以就想作

比如很多民企的社保缴纳不充足有些民企的高管,一个月四五万的收入,年终还有20万的bonus(奖金),年收入可以达到七八十万,是妥妥的高收入人群但他按照最低标准缴纳社保,最后的社保养老金一个月只有四五千元,这对他们来讲,落差是很大的。

对于90后一代人来说,很多人选择工作不再是考虑稳定和收入,而是追求自己的满足感和快乐gap year、打零工等等都很流行,但是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社保的缴纳会不稳定、不充足而且,1987年以后出生的男生,和1992年后出生的女生,基本上就是被延迟退休影响的一代,要按照65岁退休来规划未来。

所以他们也会为将来感到焦虑

Q:能不能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养老金是什么样的构成?A:我们一般讲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就是社保养老金;第二支柱是企业或者公司,就是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你自己,就是个人养老金账户三个支柱相加,成为每个人总的养老金。

不过在我们中国,大家讲起养老金,第一反应都是社保养老金因为一些历史根源,我们也一度都把关于养老的所有期待都寄托在社保养老金上而且在国内,拥有第二支柱的人也仅有7000万人左右,相对于我们14亿人的巨大人口规模,这是一个很小的比例。

Q:那等退休后,到底可以拿多少社保养老金?A:计算社保养老金有一个公式,参见上图看起来很复杂,其实主要涉及的变量就是:1.你交了多长时间社保 2. 你所在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 3. 你往社保养老账户里交了多少钱。

我可以举个例子:  假设我在2018年,工资为18000元,是当时北京社会平均工资的2倍如果我能一直维持这个水平(社会平均工资的2倍),坚持30年,坚持到60岁退休,那么我退休前的工资,会涨到28000元。

代入这个公式的话,退休后我每月的社保养老金大约会是12000多元。  这是在非常理想的情况下,一个很乐观的预测结果。假设这三十年内我有过减薪、失业等等情况,我的社保养老金都会低于这个数字。

▲坐在上海黄浦江边的老人Q:很多人都在担心养老金(社保养老金)会不够用了,这种危机是怎么会发生的?A:我们目前的养老金体制很大程度上是借鉴参考了德国的制度德国是从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时期,设立了一个以社会互助、彼此救济为主的养老金体制。

但是没有预料到,会遇到低出生率这么一个问题德国在90年代进入老龄化之后,养老金面临的压力非常大,目前来讲,他们也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现在国内也是同样面临了低出生率和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以上海为例,上海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其实已经突破25%了,按照在工作的人口来推算,平均两个上班的人就要供养一位退休的老人,这个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

▲出生率不断下降,加剧了老龄化  东北也很早就出现了,当期的社保养老金结余为负数依赖于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可以统筹全国的盘子一些人口结构不是那么理想的地区,就会从其他城市“借”一点过来  所以过去几年,政府也一直在推个人养老金。

需要有一代到两代人把养老金的积累模式做一个缓慢的平移这里也并不是说制度会完全改变,而是比例上会发生一些调整Q:在世界范围内,有没有哪些国家的养老金政策是做得比较完善的呢?A:以美国为例吧,美国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他们的“401k计划”。

他们的企业会强制为员工积累养老金,养老金可以做税前抵扣,积累下来这个钱会参与到保险、股票、基金很多的金融市场里面进行复利增值或者长期的投资  美国的第一支柱是很弱的,老百姓主要靠的就是供职企业,也就是第二支柱。

  与此同时,第二支柱这个钱又很早地进入到了股票、基金、保险等很多投资市场,导致它的复利增长的额度就非常可观。

▲一条曾报道的抱团养老社区,引起了广泛共鸣  当然这其中经历了一些金融危机、一些震荡但整体上来讲,经过过去30-40年的发展,整个的养老基金积累的规模非常的可观美国的养老金可能是中国养老金的十几倍这个区别的差异,其实就是他很早就选择了个人积累制的一个模式。

但我很难去说哪个制度是更好的。中国的养老制度一直在西欧福利国家的普惠主义和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个人主义之间不断调节,因为人口基数巨大,要找到一个兼顾公平、效率、满足感的平衡点,是一个很难的课题。

Q:国家新推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政策也很受关注,这是一种什么机制呢?A:个人养老金制度本质上是通过税收减免,激励你为养老攒钱的过程简单来说,20万年薪的人,如果花12000元买了个人养老金的产品,能获得1000多到2000多左右的退税。

所以年薪越高,越值得买个人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出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说明国家真的开始喊你养老了,而且真金白银地给你退税。花钱让你去行动。

Q:我们回到这本新书的名字,那么安心养老,到底要多少才够?A:书名其实是抛出了一个思考题,并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如果真的要参考什么数据,我们可以引入一个“养老替代率”的概念养老替代率=退休后月收入/退休前一个月的收入。

假设退休前一个月是15,000元的月收入,如果退休之后能拿到1万元到12,000元之间,替代率大概就是60%~70%,这就是一个比较健康的替代率,也是世界银行等很多金融机构都认可的数字换句话说,如果能达到这个替代率,基本上在退休后,生活品质可以保持不变。

但实际上仅靠社保养老金,很难达到这个替代率比如前面我举的例子里,我退休前月收入为28000元,社保养老金每月拿12000多元,替代率仅有45%左右,这还是非常理想的状况了Q:那个人还可以怎么为养老做准备呢?。

A:当你有这个意识了之后,先每个月强制性地存下一笔钱我比较建议以自己的收入为标杆,预留出20%-25%的钱作为养老的准备这个数字也不是凭空说的,国家的社保机制是公司交16%,个人交8%,两者相加,差不多就是1/4左右。

政府设计这个政策之初,就是每个人要拿出1/4左右的收入,留给退休后的自己

Q:存下来的钱,要怎么分配?A:可以参考一下“三个账户”的机制第一个账户叫“风险准备金”,用来交商业医疗险,给医疗风险兜底这个账户,是为了预防“因病致贫”第二个账户叫“终身现金流”,其中一部分,当然就是你的社保养老金。

但对于今天的很多人来说,这个数字不会很多,可以补充一份终身养老年金,一辈子每个月都给你发钱,以补足社保的短板第三个账户叫“稳健资金池”,就是有一笔随时可支取的钱比如增额终身寿险,公募养老基金  三个账户的比例是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数据的,10%~20%的钱放到风险准备金账户,剩下的钱,放到终身现金流和稳健资金池里。

比例可以是四六开,也可以一半一半看每个人的具体偏好和具体情况  对于养老这笔投资来说,大家应该都属于“风险极度厌恶”的类型了我并不推荐用炒股、私募基金等来解决养老问题,毕竟那都是需要极高投资能力和风控水平的“少数人的游戏”。

▲新式的养老社区Q:现在“延迟退休”好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你对大家有什么建议吗?A:两年前我在网上科普“延迟退休”,还被很多人吐槽现在看到各种文件的出台,会发现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在延迟退休这个路径上了。

我建议大家在选择养老保险或者养老基金的时候,不妨让它生效的日期稍微早一点  因为退休年龄总是比较固定的,现在就有一个机会真空期,你现在去购买养老保险,可以选择55岁开始领,尤其是男性即使你延迟到65岁退休,你可以提前10年开始拿钱,甭管那个时候你拿了多少,起码多了一份底气。

建议大家在规划养老金的时候,如果你真的想提前退休,你就把时间点往前去推,趁着现在保险公司还没有完全按照政府设计的时间点去锁定产品之前。

▲北京西城区金融大街,众多金融机构的总部坐落于此Q:你在书中提到,不建议挪用为养老准备的钱去投资子女教育,或是提前还房贷,为什么呢?A:其实想一想前些年,我们中国人对于的房产狂热,塑造了很多人的行为认知,大家会觉得,房子会成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笔财富,以至于它影响到了很多的财务规划领域。

但我们看看五险一金的组成和比例,你的工资每个月有25%左右是给养老留的,10%左右是给看病留的,可能还有百分之十几甚至20是给你买房留的也就是说,在社会体制在构建之初,就是你要均等关注,不能偏废的一种思路。

提前偿还房贷,看似少交了5%左右的利息,实际上失去了资产支配权和流动性如果一生都在谨小慎微地还房贷,甚至不为养老做准备的话,很有可能老了以后“除了房子什么都没有”看上去好像是买了高达5%的保本保息理财,却永远无法取出了。

  当然在妥善安排了消费、养老以后,仍有富余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提前还贷。但也要循序渐进、随时调整。

▲槽叔和女儿在一起  至于子女教育的部分,我认为对于一个三四十岁的父母来说,自己养老比子女教育重要  说白了,大多数时候,孩子的教育成本是可以靠家长持续的工作来解决的,挤一挤总能让孩子上学但是如果你提前动用了为养老准备的钱,等到退休后你需要一大笔钱的时候,就抓瞎了。

可以说,教育金水到渠成,而养老金并不会天上掉下来。

▲年轻人们越来越关心养老问题Q:自由职业者,要如何规划养老?A:近两年国家政策都很强调“灵活就业”的保障问题对于自由职业者,第三支柱基本就是养老体系的全部重心  我建议首先是把每个月收入的20%-30%强制存入第三支柱账户,一开始对自己严格一些,不然之后会降无可降;其次是拿出第三支柱的一部分钱,投到居民养老金或灵活就业人员的职工养老金上。

这也是国家政策对于灵活就业者的政策扶持

▲令人向往的“抱团养老”,需要契约精神,也同样需要资金的准备Q:高收入人群,要如何规划养老?A: 我建议是先“看低”自己,再“拔高”自己  “看低”的意思,是意识到“现在收入高,不代表退休后收入也高”;“拔高”的意思,是在规划养老时,把大额的年终奖、股息等收入都足额算进自己的总收入里,才能以此为方向,规划自己的退休收入。

许多“高薪打工人”的收入构成都是“月薪+大额年终奖”的薪酬模式,甚至年终奖会达到月薪的12-24倍这本质上就是“现金流+稳健资金池”的模式,那么在养老规划时,可以直接参考这个模式在做足风险准备金的情况下,重新调整资产结构。

比如,如果认为社保和企业年金提供的现金流已经足够充裕,可以适当提高稳健资金池的占比,弱化终身现金流的额外收入。

▲给丁克夫妻的养老建议——连生版养老金Q:对于越来越多的丁克家庭,你有什么养老建议吗?A:现在有一类养老金是专门面向丁克家庭的——连生版养老金夫妻双方有一人身故后,养老金会继续派发给另一方保障范围从一个人拓宽到了夫妻双方。

只要两个人关系稳定,一方的收入就是全家收入,且持续时间更长也是现在很多丁克夫妇会选择的养老金

Q:养老的准备,从几岁开始规划会比较好?A:我可以给到一个数据:在我自己身边购买养老金的群体中,30岁以下的10%都不到,主要集中在35~50岁之间  这个阶段的青年人到中年人,首先是有了一些财富积累,其次是做养老金准备的获得感很强,40岁放一笔钱进去,60岁就很可观了。

但如果已经临近退休,可能动力就不会特别强了,除非本身很殷实,可以把这笔钱放个5-10年都不动  所以在自身条件支持的情况下,我还是建议尽可能早地开始为自己的养老做打算和规划哪怕只是从每个月的收入里省出几百块来作为后续的养老储备,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评论区